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拿什么证明你低碳了

发布日期:2010/4/26 18:15:00 作者:祝辉 出处:中国产经新闻

  “现在低碳的概念已经比较普及了,基本上连小学生都知道低碳出行,绿色出行,那么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又有什么新的实际意义呢?”在日前由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绿色北京、低碳行动”论坛上,《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略带质疑地问道。

  对此,作为此次论坛组织者之一的北京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昭颜立刻予以正面的回应:“你说你低碳了,你拿什么来证明,你没法自己证明,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研究项目将来就能够证明你低碳了!”

  虽然陈昭颜副研究员言词间有些激动,但确实引发了《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对于碳排放衡量标准的兴趣。

  到干实事的时候了

  2009年12月,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之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此召开。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不仅给了人类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同时也将“低碳”概念在中国推向了一个高度。一时间包括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甚至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人生等在内的各种“低碳”概念在中国坊间和媒体间争相传播。

  但究竟国内谁在真正“低碳”?怎样才能证明人们“低碳”了?仅仅是少开一天车?仅仅是少买衣服?或者仅仅是少用一次性筷子?“低碳”除了赋予人们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外,除了传递给老百姓更多的理念或概念外,还能与老百姓有哪些更实际的关系,还能带给企业哪些更多的利益。

  “低碳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天一晚就能改变的,低碳发展也不是完全靠节约就可以了,因为发展是核心,那么低碳之路能否走好,如果中国要和发展国家同步的话,那么一方面我们需要全体人们的责任,另一方面需要巨大的市场,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的方法。”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张建平在论坛间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既然低碳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现在中国的企业和老百姓具体能做些什么,要做些什么?怎样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和百姓意识到“低碳”与他们的利益和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更进一步说,中国巨大的“低碳”市场在哪儿?

  “我们主要是帮助日本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比如说污水处理,低碳交易方面,雨水的利用方面。他们要到中国来投资或进行环保方面的贸易,那么这些日本的中小企业缺乏人才,也缺乏资金,只有技术,我们公司主要是帮助这些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来自日本的日中环境协力支援中心有限会社总经理大野木升司如是说。

  虽然大野在校所学的是环保专业,但当《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询问他所理解的“低碳”概念时,他却表示“低碳”概念太大,无法用三言两语表示清楚。而他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近年来中国提倡“低碳”概念所带来的市场商机。

  除了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商机,在企业融资贷款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以后也将向“低碳”企业倾斜。

  “像我们银行目前是走在国内前列的银行之一,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融合到银行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信贷资金向低碳的项目和企业倾斜,对于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高耗能行业,我们在信贷资金上就会有所控制。”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绿色金融高管徐毛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虽然我不反对低碳概念的炒作,因为只有把这个概念炒得越热,才会有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到这个事情中来,但是与概念相比,我认为现在是到干实事的时候了。我们的企业在赚吆喝、赚投资的同时,也要赚市场,赚钱。因为只有当企业感受到低碳真正能给他们带来效应的时候,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陈昭颜说。

  新的贸易壁垒筑起

  碳关税,国内的企业过去何曾想到,“碳”也可以作为一种关税来征收。当然,这里所指的碳关税肯定不是对煤炭征收关税了。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正式召开。但在之前,各大媒体就已经开始对“责任共担”、“排放多少”等老问题进行了预热。除此之外,欧美等国是否会利用此次会议重新“呼吁”征收一种叫“碳关税”的新税种的问题,也纳入各媒体的猜想范围。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该《法案》中,一个叫“征收特别关税”的条款触动了中美两国商贸人士的神经,该《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并授权美国政府对因拒绝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当然,美国出台该《法案》的本意应该与环境保护无太多关系。其主要意图还是围绕“碳”概念构筑新的经济秩序。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企业的碳排放量普遍较高,一旦征收‘碳关税’,全世界的消费者将树立起使用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产品的环保观念,那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产品未来在全球的销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刘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对此,也曾有专家建议我国政府在碳排放问题上主动出击,采取反制裁措施,即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手,对发达国家征收相应的“碳关税”。这部分专家的观点是基于目前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大部分“高碳”产品,主要是给发达国家消费的。

  2009年10月,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也紧随美国之后,开始对是否就2010年征收“碳关税”的议案进行了投票,最终该议案获得通过。虽然中国商务部在此前已表态:在当前形势下提出实施“碳关税”只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虽然整个欧盟对此关税也表示反对,虽然美国暂将征收时间表定在了10年以后,但“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大规模征收事宜只是时间问题。对于“碳关税”,想必中国企业不会等到10年以后还“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

  “所以我跟你说的关于低碳的事情,无论从企业实际利益来说,还是从整个国际大环境来说都有必要让我们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只停留在概念上,抢先制定游戏规则,先发制人”陈昭颜表示。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