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

发布日期:2010/5/10 10:39:27 作者:佚名 出处:青海日报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经济”进入全球公众视野,成为当前社会的关注热点。 于是,“低碳研究”便顺理成章地掀起了全球潮流。新能源的崛起、新能源的开发现状、我国如何走好低碳发展之路等课题都不乏来自各界的新闻报道、文字介绍、以及学术研究。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虽是两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却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各界的消费理念,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必须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而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投身低碳研究,不但是学术使命,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次技术革新。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来说,相比那些掌握着相关领域领先技术的发达国家,我国面对的困难似乎更为明显。首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技术转让难度较大;许多行业尚未形成配合“低碳经济”步伐改进经营的理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低碳技术的中低端,技术创新与突破的周期较长,成本较大,发展速度势必受到制约。我们要以不断创新的技术作为后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

  我们应控制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专家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

  我们应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改变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应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懂得“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

  我们应淡化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电气化、自动化”,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党的十七大提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应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企业应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全体人民应从点滴做起,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和要求,这样中国的低碳经济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