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碳税之下 广东急谋转型

发布日期:2010/5/27 10:59:48 作者:佚名 出处:时代周报

  虽然碳税的构想由来已久,但从来都只闻雷声不见雨滴。不过,随着“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的提出,碳税呼之欲出。

  其实对广东而言,碳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2009年,九三学社在广东省两会上就提出建设“低碳广东”的构想,提案中指明用碳税来补偿碳吸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支出。

  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广东这个出口大省在美欧相继祭出“碳关税”大棒之时,对碳税的需求似乎迫在眉睫。

  而更为紧迫的是,碳税还与广东经济转型紧密相关。5月2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广东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转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这是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件。

  文件中的一系列措施,无疑给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添了一个强大的引擎,也为全国“转变经济方式”提供了新的样本。

  当头棒喝的“碳关税”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所城市经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宇在《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和对策》一文中曾为广东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2004年、2005年广东省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分别达到1.16亿吨和1.23亿吨,占全国11%。其中,珠三角占全省80%,加上香港、澳门,整个大珠三角地区的碳排放量可能是全球之最。

  这些二氧化碳的产生与广东制造业密不可分。根据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的碳排放量中大约有23%来自于出口产品的制造,而制造业重镇的广东出口约占全国出口的三成。

  而美国众议院早在去年6月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有权对从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欧盟1月召开气候政策听证会,就碳关税事宜进行听证。碳关税山雨欲来。

  广东商学院副教授陈红彦近年来一直在对多边贸易体制下碳税问题进行研究,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碳税标准方面走在中国前面,如果开征碳关税,他们与中国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就明显不处于同一起跑线。

  “碳关税”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碳壁垒”。有专家测算,如果按照每吨二氧化碳30美元的标准征收碳关税,将导致中国进口总额下降约0.52%,出口总额下降约0.72%,从而拖累中国的GDP下降0.021%。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韩光道介绍,美国是广东省出口除香港地区外最大的国家,包括直接出口和转口,占广东出口总值的70%。“对广东来说,无论是全省宏观经济还是造纸、钢铁、水泥、化肥以及玻璃制品业的发展都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专家建议,与其在国际贸易中陷入被动,不如在国内开征碳税,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广东从去年就开始绘制“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其中第一阶段将于明年3月完成报告。据广州市能源院能源平衡测试部部长谭福太介绍,广东省第二阶段的低碳经济路线图正接受审批,这一阶段侧重于从GDP能耗向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转型,其中就包括建立碳排放汇报机制、建立不同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高企业碳排放认知等内容。

  企业闻“碳”而动

  欧美碳关税大棒尚未挥动,市场早已随“碳”而动。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求旗下10万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指产品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取得、产品生产、使用,到产品废弃为止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碳标签”。这将影响500万家工厂,其中很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为了应对国外碳关税和流通渠道碳足迹认证等碳壁垒,广东企业开始未雨绸缪。3月18日,广东万信达科技制品有限公司以1万美元价格,购买了湖南某水电项目5000吨碳减排额,以抵消其2009年的碳排放,这也是广东省首个“碳抵消”项目的实施企业。以生产IT及媒介包装产品为主的万信达80%的产品销售都要仰仗沃尔玛。

  “碳”是广东企业不可逃避的一个字,面对扑面而来的碳税,企业多少感到有些压力。

  广东省工商注册的钢铁企业有800多户,2009年仅钢材一项产量就达到了2072万吨,是实实在在的用煤大户。即使是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0元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华冠钢铁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汤辉明表示,如果施行碳税,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钢铁企业要有发展一定要在节能减排上有投入,”广东省钢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荔生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在过去数年间,广东不少钢铁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减排,像韶关钢铁就在不久前就实现了高炉尾气的回收利用。

  董荔生希望在企业增加节能减排的同时,政府能给予一定的支持,“企业将废气余热回收发电,降低了能耗,电力部门不应该对这些电收取电费。”

  作为环境税的一种,碳税在保护环境,促进企业转型上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过,陈红彦认为,碳税是不是唯一的手段还值得商榷,加上眼下国内对碳税是否开征,什么时候开征都还存有争议,很多细则也尚未公布,碳税对企业的影响有限。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