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绿色发展,从低碳出发

发布日期:2010/6/21 12:33:50 作者:安玉 崔金… 出处:山西日报

 

黑色产业曾经是朔州市经济的命脉,向绿色发展转身是朔州市的不懈追求。


朔州市煤电的GDP占比近70%,第二产业中煤电的比重占到80%以上,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产业特色的朔州市,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黑色”。


近年来,朔州市通过输入端减少碳源,转化端提高能源效率,输出端减少碳消费,全过程增加碳吸收等四条途径,努力实现黑色经济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高碳能源城市低碳转型之路。去年该市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市长冯改朵荣获“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市长奖”。


有经济学家分析,当年美国抓住了“硅机会”,发达的IT产业支撑其经济实现了几十年的增长。目前,全球发展的机遇已经由“硅”核心转向“碳”核心,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不容错过的“碳机会”。


市委书记田喜荣的话掷地有声:“绿色发展,将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意;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环境的绿色化,更是发展方式的绿色化!实践告诉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是朔州市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后危机时代我们在区域竞争和永续发展中制胜的关键一环!”


优化升级能源产业,培育低碳产业,通过源头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化


据专家统计,我国新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占比仅为7%,而煤炭工业的清洁化程度是10%,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也为7%,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的情势下,这就意味着只要在清洁煤上提高一成,就等于全国新能源的总和。


市长冯改朵说:“朔州市的绿色发展不是放弃煤电另搞一套,而是要让煤电产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化之路。”


身处高碳能源区的朔州市,在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上狠下工夫。从2006年开始,该市就开始了煤炭行业的优化升级改造。当年205座地方煤矿最终合并成去年的67座,资源回收率由15%提高到75%以上,煤炭洗选能力提高到了近2亿吨,初步实现了煤炭行业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清洁化、安全化。


在传统火电行业,对所有的燃煤机组全部进行了汽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和高压电机变频改造,全部安装了脱硫除尘设备。通过一系列的节能综合措施,全市燃煤机组每千瓦时电的耗煤量由380克下降到330克,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标煤120万吨,消减二氧化硫2800多吨。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发展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电力项目9个,总装机容量359.8万千瓦,其中煤矸石电厂3个、装机容量180万千瓦,风电项目4个、装机容量19.8万千瓦。去年,该市与华能公司签订了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一体化合作项目;引进建设了100兆瓦太阳能单晶硅生产线;朔州经济开发区与中冶集团签订了合作建设1GWP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1月15日,我省首批大型并网太阳能发电项目——右玉小五台一期10MW、平鲁阻虎一期5MW太阳能发电项目正式开工。4月22日,大唐新能源朔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成立,百万风电场利民一期项目开工。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煤矸石发电300万千瓦,风力发电200万千瓦,规划的太阳能发电12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朔州市的能源结构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记者从朔州市经委了解到,经过对传统煤电产业的优化升级,全市GDP能耗2007年下降6.39%,2008年下降7.92%,2009年预计下降7.7%,居全省领先位置。


朔州市还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大了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2000万元的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起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全市其他行业转产旅游业投资额度每年不低于10亿元。两年来,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动静”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中间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化


循环经济变传统的 “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的线型工业结构为 “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工业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中间环节的碳转化,最终实现低碳排放。


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朔州市发展煤电产业必然产生的副产品。


朔州市每年产生近300万吨粉煤灰,经多年累积总量已达5000万吨。朔州市的决策者认识到,只有做到一手抓“动脉”,即煤电清洁化,一手抓“静脉”,即废弃物的资源化及其产业化,“两脉相承”“以静促动”,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2006年,朔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集中对粉煤灰提取白炭黑和高硅、高铝氧化物进行科研攻关,先后获得3项国家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中试,年内将建厂生产。年消化300万吨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园也将启动建设。


朔州市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变“废”为“宝”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完全达产达效后每年可生产5亿块粉煤灰加气砼砌块,能“吃掉”电厂150多万吨粉煤灰。


近3年来全市新上煤矸石砖厂、粉煤灰砖厂12家,已形成年产10亿块砖和近20万立方米砌块的生产能力。新上新型干法水泥厂5家,产能可达1300万吨。“煤炭生产——洗选——燃煤和矸石发电——废弃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这条循环产业链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朔州市政府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和调产项目建设。2006年至今,本着循环利用的理念,全市新上各类项目500多个,总投资达337.55亿元。目前朔州市已形成10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形成了煤——新型建材、煤——化工等多条循环经济链条。


朔州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的静脉产业园,直接以粉煤灰陶粒生产线成套设备与区域内新建2×30万千瓦机组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实施“无缝链接”,全天候消化粉煤灰,真正做到以下游的“吃干榨尽”实现上游的“零排放”,在全国首创电厂粉煤灰排放的前端治理和全程利用模式。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