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长三角可建首个低碳市场

发布日期:2010/7/29 15:47:15 作者:孙云 出处:新民晚报

    “低碳就是没烧透的柴爿,烧透了就是高碳。”在上海市政府参事彭镇秋对市民做的一项调查中,有人对“低碳”如此误读。彭镇秋提出,长三角地区应借世博东风,普及低碳理念,发展低碳金融,打造全国首个低碳专业市场。
    
低碳市场不虚拟
    
    在市政府参事褚君浩、彭镇秋等不少专家眼中,全球正步入低碳经济转型阶段,世博会则成为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转型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走进世博园,西班牙馆用“柳条编织篮子”的妙想,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这就是低碳;2.5万块“冰”构成芬兰馆外墙,复合环保材料不仅保温,还能回收再利用,这也是低碳;伦敦案例馆里,由碳测系统给出的个人碳账号可计算自己的碳排量,还可进行碳捐赠和碳交易,这同样是低碳;世博局承诺,世博期间的750万吨碳排放将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平台,以每吨20元价格面向全球交易,这更是低碳。
    
长三角联手打造
    
    上海气象局、南京大学等机构的调查表明,长三角地区是全国高耗能行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目前全球气温升幅最大的区域。
    
    但是,随着视野的开拓,特别是与世博契合,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碳意识正逐渐增强。上海已成立了环境能源交易所;多家企业成立了专攻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业务部门,如浦发银行成立“绿色信贷”部;绍兴组织30家小型制造企业进行增效节能培训;上海济丰包装纸业公司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购买6266吨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温州宏锦鞋材市场每年以2万元购买碳汇;华硕电脑给每台电脑贴上“碳足迹”认证;还有不少总部不在长三角的企业如远大空调、万科地产、中国移动将“绿色试验田”设在长三角……这些有益尝试都是长三角率先构建碳市场的基础。
    
中国声音何时响
    
    近几年,国际碳市场迅猛增长。据预测,2012年全球交易额将达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然而,我国目前却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低端,没有定价权。
    
    彭镇秋认为,长三角应抓住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推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形成自己的定价机制,引入碳期货交易。市政府参事诸大建也呼吁,尽快建立“碳生产率”基准值,扶持低碳企业。如果中国声音继续缺席世界碳市场,或许,中国的航空公司会为飞越欧盟的天空支付高额“碳排放费”,中国外贸企业也可能为出口美国的产品付出大量的“碳关税”,那将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局面。
    
【名词解释】
    
    低碳  英文为low carbon,指的是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6种气体。
    
    2005年2月16日,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低碳”开始出现。之后,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美国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更使“低碳”成为全球热词。
    
    碳金融  与碳排放交易有关的金融活动,包括“碳币”、直接投资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易便构成了碳市场。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