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卖碳翁上路种合格碳汇林

发布日期:2010/12/15 10:40:44 作者:佚名 出处:浙江日报

  正在召开的坎昆气候大会,让人们重温哥本哈根会议带来的低碳新风。一年来,我们摸索“低碳”方式,角力“碳权市场”,试图在碳产业价值链中找到制高点。

  二氧化碳吸收量如今已成为一种商品,可以进行买卖。在碳汇交易市场,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值多少钱,有明码标价。

  在各种碳汇交易项目中,森林碳汇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减排固碳方式。中国在2009年宣布自己的减排目标后,碳汇林开始成为各地热门的造林概念。然而,建设碳汇林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的植树造林,只有科学计算出每年碳吸收量的树林,并被国际市场所认可,才算得上真正的碳汇林。

  浙江现在要做的,就是种出合格的碳汇林,并被国际市场认可。而目前,从碳汇林的建设指标、运营模式,到监测认证、上市交易,浙江乃至中国都需要从零开始。

  老板:碳汇林,算好了再种

  一片荒了十几年的土地,现在成为苍南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晖的碳汇林。在他眼里,这块当地农民都不愿意承包的荒山,是建碳汇林的绝好地块。因为碳汇林的建造要求之一,就是土地必须空置10年以上。这样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每年的固碳量。

  蔡晖原本就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行业,对苗木种植也有一定研究。当他得知碳汇林这一时髦词汇时,脑海里出现的是“珍贵树种”、“休闲旅游”这样的词汇。在向苍南县林业局申报,并与专家多次接触中,他才明白,碳汇林与他的想像相去甚远,“一句话,造碳汇林,一切都得按标准来,否则前功尽弃。”

  在苍南的高速路边,我们见到了这片传说中真正意义上的碳汇林。这片树林看上去与普通树林没啥区别。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现在,这里种上了桉树、葛树、松树,还有不少小叶黄檀、印度黄檀等珍贵树种。蔡晖有选择种植品种的权利,但怎么种、怎么养、怎么管,却样样由不得他。

  荒山改造前,国家林业局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中心的专家们先进行地毯式数据采集,将荒山上原有的生物样本带回北京监测。专家向蔡晖解释说:“原本荒山上的杂草也能吸收一定的二氧化碳,具有固碳作用。未来碳汇林建成以后,这部分要从碳汇中扣除。”

  之后,荒山开垦才能开始。但要种什么,怎么种?又请来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给出专业建议。经过这样的流程,这片碳汇林每年究竟能额外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才有了科学的依据。

  这片林地不仅是蔡晖进军苗木业、碳汇产业的宝地,现在也是温州市林业局研究自行标准的试验地。温州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告诉记者,国际上承认的森林碳汇,从测量标准、机构认证到市场买卖,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上。中国的森林碳汇要想拿到国际市场上交易,必须聘请国外的专家监测、计算,通过国外的认证机构认证,成本昂贵不说,我国碳汇指标“话语权”缺失,由他人说了算,也容易遭到贱卖。“因此,我们一定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标准,这套标准可以自己说了算,还得与国际接轨,得到他们的认可。”

  除了新造的碳汇林,我国原有的森林也可以通过经营,进入碳汇交易市场。这种被称为森林经营增汇项目,是针对已有森林进行量化开发,通过抚育管理、补植、改造等措施,增加森林的储积量。而这部分多出来的固碳量,就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对于衢州、丽水等原本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种经营模式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目前,这一模式也开始在我省试验。2010年,温州在文成县玉壶镇落实了2万亩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试点,成为全国首个森林经营碳汇项目。

  专家:毛竹固碳,功能更强

  浙江盛产竹子,殊不知竹子的固碳效果比普通树木还要高。

  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我省著名的竹子专家周国模。经过多年的对比研究,他发现,由于竹子生长迅速,一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这种亚洲特有物种的减排固碳能力,第一次被专家认证。

  “我们浙江盛产竹子,如果成为国际上认可的碳汇林树种之一,将大大加快我省在碳汇领域的探索步伐。”周国模告诉记者,浙江不少地区已经形成竹产业链,毛竹、雷竹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竹林变身碳汇林,不仅能固碳减排,还可以为农民带来竹材、竹笋等农产品的收益。”

  临安青山湖街道研口村的村民张良华对碳汇之类的时髦词语的理解并不多。但他知道,种毛竹,不仅能卖笋赚钱,而且靠着它吸收的二氧化碳,还能再卖钱。这种坐等收钱的买卖,他当然想尝试。现在,他承包的杉树林已经开始套种毛竹,套种面积已有308亩。不过,毛竹也不是随便种上去的,整个流程与温州的碳汇林相似,全程都需监测。

  在张良华家,记者看到了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证”。证书上清楚地写明,张良华套种毛竹林前的初始储碳量。“有了这个证明,以后算出来的碳汇量,就是毛竹林的功劳”,临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朱永军介绍。

  竹子固碳这一新领域尚未成熟,何时能够被国际市场认可,还是未知数。朱永军说,临安现在有10户农民拿到了“林业碳汇证”。它的发放、使用和运行管理,都是前所未有的探索。对于购买碳汇的价格、动态管理,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问题,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在山川乡毛竹现代科技园区,记者见到了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这座看上去像通信信号塔的测量仪器,可以全天候采集竹林不同冠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以此观测毛竹林的固碳功能。像这样的观测塔,我省目前有两个,能为专家提供原始、动态的监测数据。

  官员:有一天,买碳汇就像买股票

  温州民间资本丰厚,但要从他们口袋里掏钱种碳汇林、认购碳汇,难度很大。而这是徐顺东这两年做得最多的事情。

  “刚开始要游说他们,还得从名词解释开始,有时候耗费大半天时间,他们也不愿意认购,现在不同了,几乎所有老板见到我,都能跟我聊上几句森林碳汇。要他们认购,轻松了不少。”徐顺东告诉记者,温州几位老板已经在新疆看好了一大块荒地,在当地投资前先造一片万亩碳汇林。老板告诉他,现在可以看成是公益事业,未来说不定就是朝阳产业,怎么都不亏。

  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官方网站,碳汇账户被放在显眼的位置。国内任何企业或者个人认购碳汇,都可以在这里查到姓名、认购时间和金额。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目前尚未给企业设定温室气体减限排指标。为此,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行为。企业既可以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排放,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来增加碳汇。目前,企业和个人认购的碳汇,更像是一种公益事业,还不能自由交易。

  但人的思维,总是需要潜移默化的。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说,认购碳汇,不仅是一种公益行为,而且是一种新型产业的投资,是整个社会观念的改变。以往,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是好事,但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碳汇认购、碳汇林的种植,至少可以告诉老百姓:“我每年开车的排放量,需要几棵树才能吸收完。”有了这样的直观概念,市民才会逐步形成固碳减排的责任感。

  由于关系子孙后代、关系地球命运,森林碳汇注定不可能永远是一种公益行为。楼国华说,要让全民都能参与到固碳减排中来,就要把森林碳汇市场建设得像股票市场一样。在这个市场,森林固碳关系到每个“碳民”的切身利益,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全民碳汇。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