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和途径

发布日期:2010/12/27 13:59:07 作者:李晓燕 王…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四川是我国较早接受低碳概念并探索碳汇交易的省市,省内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对低碳、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但仍然局限在工业领域。我国于2007年11月在新疆、四川农村地区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为四川探索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以及低碳农业概念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一、低碳农业的提出
   
    (一)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传统能源的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对世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节能减排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正是一个由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确保能源安全、保护资源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伴随着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和农村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农业已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应当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是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如何在缩小的土地范围内发展农业,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低碳农业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减排和固碳两种方式来实现。农业是天生具有固碳这一生态功能的产业,比如森林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草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固碳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湿地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然而,农业的生产功能是追求作物的高产、稳产、高效,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受到严重的面源污染,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业固碳的生态功能不断减弱,土壤、湿地中的碳逐渐氧化分解,农业由“碳汇”变成了“碳源”,这将大大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恢复农业生态功能,需要从农业生产环节入手,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的使用。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选择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三)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就是要把工业文明时代农业生产对大自然的“征服”、“挑战”变为生态文明时代农业生产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的发展,它要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既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暖增添压力。如,鼓励将农业和林业的废弃物秸秆利用起来进行能源开发;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建立猪—沼—茶、猪—沼—田、猪—沼—菜等循环农业。可见,发展低碳农业本身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容、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四)低碳农业是在WTO条件下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加剧,农业产品出口的质量控制由单纯的产品质量认证转变为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农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衡量一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农业产品(包括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1]这就要求企业不仅生产的最终产品质量要合乎标准,而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都要达到进口国的单位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一方面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挑战、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低碳农业的内涵和多元功能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不同于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低碳农业是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而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具备“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多元功能的新型农业。
   
    (二)低碳农业的多元功能
   
    1•农业生产功能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生产是农业最基本的功能。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它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调整农业结构等手段,既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化增添压力。不难看出,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功能。
   
    2•安全保障功能
   
    农业安全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安全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已达警戒线、农业生产体系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增长等问题已危及我国农业安全。低碳农业采用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生物质能源等手段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农业安全。
   
    3•气候调节功能
   
    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农业以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毁林开荒、毁草开垦、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等都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被毁坏林木通过燃烧或腐解而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增加[3]。改善全球气候条件是低碳农业最核心的功能,低碳农业提倡减少化石燃料,提倡发展循环农业和立体农业,以减轻农业生产对气候变暖的压力。
   
    4•生态涵养功能
   
    低碳农业的生态涵养功能主要体现在治理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等方面。湿地有很强的固碳功能,并且能净化水源,减少污染,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生态景观。配合农业生产发展湿地,是低碳农业涵养生态的主要手段。比如,对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可以在农田附近污水集中的地方种植良性的水生植物,建立小型自然湿地,在村镇污水汇集处,根据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建立中型生态湿地,这既减少面源污染又能保护水资源。
   
    5•农业金融功能
   
    低碳农业具有其他农业形态所不具备的资金融通功能,即发展低碳农业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既做到了节能减排保护大气,又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低碳农业有着巨大的碳交易市场潜力。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每年将提供1•5亿~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意味着中国每年可能带来2•25亿美元的收入。[4]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