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碳标签:紧箍咒还是大商机?

发布日期:2011/10/27 9:19:07 作者:陈媛媛 出处:中国环境报

  当这样的印有“CO275g”标签出现在薯片包装上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像这样的小标签已经在英国、日本、韩国的产品上陆续出现。它就是碳标签。

  有种种迹象表明,碳标签之战可能随时打响,这将进一步给中国企业施加减排压力,是否顺应潮流,加入碳标签之战,成为摆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

  近日,一些相关研究机构提醒,企业应该多关注、早谋划、快准备,避免今后因产品碳排放过高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

  何谓碳标签?

  用量化指数标示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二氧化碳量

  碳标签是一个产品从原料采购、运输、生产到销售过程中所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在产品包装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商品,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

  核算一包薯片的碳足迹,从土豆种植、采购、运输、生产到销售,生产企业要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做细致调查,确定估算方法,计算出产品准确的碳排放数据。

  英国最早发起碳标签制度,并在2007年专门成立了碳基金,鼓励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计划实施的当年,英国最大超市特易购就表示未来将要求所有上架的7万种商品上都加注碳标签。截至目前,特易购已在500多种产品上加贴了碳标签。

  而2009年10月首个碳标签制度正式实行的澳大利亚,则已经做出了在未来5年将5%~10%的连锁超市上架产品贴上碳标签的承诺。

  在日本,碳标签制度的产品种类已扩大至94类,广泛涉及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

  此外,法国、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参与其中,碳标签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

  据业内专家和民间研究机构分析,虽然这些国家在本国已实施了碳标签制度,但未对进口产品作强制性技术要求,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业可以高枕无忧。

  碳标签制度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优先选择本国低碳产品,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选择,从而让进口产品处于竞争劣势。一旦这些国家做出强制技术要求,碳标签以及由此征收碳关税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碳标签有何作用?

  对促进企业减排有积极推动作用

  “碳标签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有积极作用。”英国爱丁堡商学院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FranciscoAscui说。

  爱丁堡商学院是具有领先地位的国际性商业和气候变化教育、研究及公共参与中心,在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推动碳交易市场、气候变化投资领域具有前瞻性。

  Francisco Ascui以英国生产薯片的沃克尔公司为例,介绍了碳标签为企业带来的好处。这家企业在原先采购原材料土豆的过程中,按照重量来计量,于是有很多农民想方设法使土豆变得更重,公司为此增加了运输费用以及购买土豆的费用。沃克尔公司在核算碳排放过程中,对采购流程和方式作了相应的改变,减少这方面支出,这一简单的措施为企业省下大笔的费用。

  通过管理碳足迹,核算碳排放量,企业还可以发现供应链上存在的风险,比如有一家巧克力生产厂家,它的上游供应商生产薄荷,因为气候变化可能出现海平面上升或者水资源匮乏,这些厂商将会面临倒闭的威胁。

  据Francisco Ascui介绍,碳标签改变了现有财务报表方式,一些企业还将碳资产放在负债表中,列入长期无形资产。

  随着企业对碳管理期望值不断升高,一些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比如英国考虑将碳排放长期放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作为实现减排承诺的一种方式。

  企业为何加入积极性不高?

  标准多,要求不一致

  目前,各国在碳核查标准并不统一。由于不同的国家对碳足迹有不同的要求,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碳核查标准,有的国家甚至存在多套标准。

  大部分国家的企业按照“自愿设计规则、自愿确定目标、自愿参与交易”的原则,开展自愿性碳减排,各个企业应用的标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

  有关专家介绍说,如果碳足迹用作是一种政府长期性报告的话,可能就会比较强调准确性和可记录性;如果企业是自愿进行碳足迹的,可能更强调减碳的相关性;如果是由第三方进行碳核查的话,可能更强调碳核查过程的透明性和连贯性。由于目前各国无法达成统一标准,基于核查方式、方法的相似性,碳足迹核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基本可以互认。

  “我们不能盲目来应用这些标准,必须要选择目的所需要的碳足迹和报告,对于一些特定的部门来说,可能更重要的是需要采取和应用跟本行业相关的标准,而不是采取一种统一的大标准,否则会在实践中给核查带来麻烦。”Francisco Ascui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公开碳足迹,已是一些跨国公司的惯例,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碳足迹。跨国零售企业沃尔玛要求供应商汇报他们的碳排放量,并定期向消费者提供他们的碳足迹报告。

  近年来,中国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开始关注自己的碳足迹,而对一些以外贸为主的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碳足迹核查。

  当记者就碳标签、碳关税等问题询问一位中小型外贸服装企业主时,这位老板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出口国家尚未做强制性规定,如果政策发生改变,相关部门到时会制定出一套应对措施。”

  尽管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警示企业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据记者了解,持这一观点企业特别是外贸型企业仍不占少数。

  “中国企业应走出传统以赚钱为本的思维,走一条从‘绿’到‘金’的新道路。”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说。

  中国出口企业的平淡反应,令业内专家忧心忡忡。“这是我们企业发展自身的需要,是提升我们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社会现在考虑碳足迹、碳税、碳关税,当我们指标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工业品绝大部分都是要出口的,我们怎么来适应市场竞争,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碳标签会带来什么?

  碳标签背后是碳减排技术水平的体现

  碳标签虽名为“标签”,但并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只是“标签”那么简单,更是产品背后碳减排技术水平的体现。

  企业生产会直接或间接产生碳排放。一份碳足迹报告不仅需要详细收集供应商碳排放数据,还要收集与生产间接有关的其他行动的碳排放。

  在碳管理和碳金融较为发达的英国,企业收集并核算碳排放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由于受政策法规不健全、核算标准混乱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企业在碳足迹核查过程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在微利中挣扎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如果将必须提供碳标签作为合法入市的敲门砖,那么,这些企业必须进行碳足迹核查,由此碳减排、碳足迹核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会压垮企业。

  是机遇还是挑战?

  主动地去打还是被动地去打,结果不同

  “碳标签之战肯定会打响,关键是中国的企业是主动地去打还是被动地去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认为。

  “气候变化对于企业将是一个深远的挑战,这将给企业带来战略性的影响。”Francisco Ascui认为,企业应该把这次气候变化危机当成一次机遇,如果他们没有抓住这次机遇,他们的竞争者可能会抓住。

  目前相关机构正在通过分析中国企业的需求,并参考国际上已有的评价方法和指南,研究适用于中国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管理、减排、报告方法。

  由湖北省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武汉碳减排协会编制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化、核查、报告和改进实施指南》已于近期对外公布,这标志着我国的碳核查有了可参考的依据。

  “目前要企业接受‘碳金’的观念,必须要有一个洗脑的过程,相关机构必须加大对企业碳管理和碳金融等相关知识培训,帮助企业负责人转变思想观念,以适应未来低碳绿色经济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志说。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