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低碳经济与市民生活
发布日期:2011/11/29 8:53:08 作者:内详 出处:信息时报
主讲人:赵黛青 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主办单位: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自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岩记录测定的工业化前几千年中的浓度值。气候正在变暖,发生异常,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极端气候灾害、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农作物减产、病虫害增加。延缓行动必将付出经济及环境代价,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跨过了使用高碳能源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他们期望能源供给安全和自然环境标准更高的未来社会形态。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耗竭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低碳发展是指在严格控制碳排放、积极促进碳吸收的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它旨在降低资源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并获得更高的经济产出,是人类文明又一次重大进步。我国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巨大压力,必须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低碳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约束”是低碳发展的特征之一。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碳排放的约束,中国政府也在两年前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就提出了自愿承诺的减排温室气体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发展的另一特征是科技和制度的创新。低碳经济通过这一特征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
低碳经济是在一定的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预算约束下,碳生产力、社会经济和人文发展均得到大幅度提升的一种经济形态。具体体现在城市布局,交通系统,绿色建筑等基础设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强调的是发展模式。低碳首先促进传统企业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从长远来看,更加强调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以依赖,促进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如供应链效率,生产效率、办公效率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表明,低碳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要保障人文发展目标的实现。
提高全民的低碳意识在于理解,接受,参与以及身体力行。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公众形成以低碳和生态为特征的绿色价值观;利用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和倡导低碳消费模式,树立低碳消费观念,转向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以低碳出行与消费为时尚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价值体系;把量化的节能减排效果(省了多少钱)传递给市民;开展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社区的试点。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尽量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拒绝塑料袋、巧用废旧品、远离一次性、提倡水循环、出行少开车、用电节约化、办公无纸化、购物需谨慎、植物常点缀、争做志愿者是低碳生活的十大准则。我们必须牢记:低碳生活,勿以善小而不为。
(本文只代表嘉宾本人观点,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