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低碳城市建设或陷盲目发展误区 200多城市蔚然成风

发布日期:2012/6/11 22:24:44 作者:张轩 出处:经济参考报

     “四大转变”促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李迅秘书长指出,要扭转这种趋势,应立足于实现四大转变,即为今后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目标、技术、示范、政策四大方面的保障。

    第一,构筑科学的指标体系。基于当前低碳生态城市的混乱发展实际,应当建立一套具有全国层面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来明确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李迅建议,该指标体系应当涵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和社会和谐四个维度,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

    第二,建立科学的技术系统。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系统化的科学技术支撑。同时,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应针对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在南方炎热地区,可以采取遮阳、立体绿化等办法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通过完善自行车系统等绿色交通来降低交通能耗。在北方严寒地区,实行冬季供热计量改革,可促进居民采用太阳能、地热能来替代传统燃料的积极性。而在西部干旱地区,新疆坎儿井等节水和水的再生利用就成为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

    第三,遴选不同层级和类型的低碳生态试点示范项目。李迅认为,应按照不同层级和类型从中遴选试点示范,从而引导更多的城市开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例如,根据实施主体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国际合作层面,如中新合作的天津生态城、中瑞合作的曹妃甸生态城、中美合作的重庆悦来生态城等;部省(市)共建层面,如深圳、无锡、河北省;地方城市自发层面,如浙江省安吉县、安徽省淮南市、北京市延庆县、密云县等。而根据实践范围的不同 , 则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单项实践,如安徽省淮南市侧重于高浓度瓦斯气的利用和煤炭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全面实践,如浙江省安吉县以及当前众多的低碳生态新城等。

    第四,构建政策体系框架。政策引导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他建议,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政策体系框架的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即干部考核、社会参与、组织保障。

    在干部考核政策方面,应把低碳经济、绿色GDP、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招致的损失、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 主要内容。在社会参与方面,通过立法、司法和财政等手段,明确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各参与主体的角色、权利和责任。在组织保障方面,应当重点突出人才、资金、机制的保障。不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探索PPP、BOT、BT等融资模式,开展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建立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成立了低碳生态城市领导小组,主要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规划、政策建议、指标体系、示范技术工作,审议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重要建设,协调解决工作当中重大问题,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引领国内低碳生态 城 市 的 健 康 发展。(记者  张轩)

上一页  [1] [2]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