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淮安成功创建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

发布日期:2012/12/18 13:22:36 作者:佚名 出处:淮安新闻网

    湛蓝的天空下,穿城而过的河水清凌凌地泛着涟漪,参差有序的绿树已是漫城叠翠,还有那呈点状分布在古楚大地片片蓝色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更给冬日的淮安凭添浓浓韵味、带来无限生机——那是绿色低碳的韵味,更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机!

    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创建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目标,以构建全社会低碳发展模式为主线,以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等建设为重点,以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抓手,低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和显著进展。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通知,将我市列为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

    产业转型低碳又经济

    低碳城市,核心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低碳城市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主导产业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构建一个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生产体系。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1.2亿元,年均增长25.2%。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五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四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370亿元;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20%,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

    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14.3%。积极推进大旅游,围绕“伟人故里、运河之都、大湖胜地、美食之乡”旅游品牌打造,重点实施了白马湖生态景区综合开发利用、天泉湖旅游度假区、洪泽湖旅游开发等投入超5000万元旅游项目90个,鼎立国际大酒店获批五星级旅游饭店,4A级旅游景区总数居江北第一;加快培育现代集聚区,共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5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数量位居苏北第二;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均保持在20%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先后跃过千亿元大关。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万亩,设施农业、特色水产面积分别达87万亩、55万亩,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提高到82%和93%;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30.1万亩;成功申创国家级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

    低碳经济时代正朝我们走来。

    城市建设环保更可续

    低碳城市,根本在于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

    结合不断推进的中心城市建设,我市全力推进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淮安打造成为长三角北部具有较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宜业宜居城市。

    低碳交通网络体系有序构建。大力实施“公路升级、航道整治、铁路联网、机场建设、港埠配套”等五大建设工程,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92.9亿元,推动“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有效衔接;积极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淘汰油耗较大的公交车200多辆,新增低油耗、低排放公交车500多辆;加快改造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系统,积极推行慢行交通,引导低碳出行。今年2月份,我市获批全国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绿色建筑逐渐推广。累计完成节能建筑建设面积251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3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竣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节约标煤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46万吨。2011年,我市被住建部批准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

    新能源不断发展。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推进新能源建设。全市已建成生物质电厂、燃气电厂、光伏电厂6座,年发电量达34.47亿千瓦时。垃圾发电厂即将竣工,龙源低风速风力发电投入运营,核电项目快速推进。

    可续发展的潜力在不断释放。

    绿色低碳美丽又宜居

    低碳城市,主旨在于生活环境的绿色低碳。

    我市把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绿色淮安”行动,加强森林和湿地保护,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绿色淮安建设进度加快。大力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大运河景观提升工程等基本建成,新增绿地面积15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8%;拒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70多个,对20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26家涉铅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对14家未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1天;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0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省前列。

    森林保护力度加大。加快入江、入海水道沿线、白马湖周边以及新建高等级公路两侧的防护林建设,全市共完成防护林面积3万亩;推进绿色村庄建设,建成73个绿化示范村;推进绿色通道提升工程,新建宁连外环路、淮阴区红色大道、327省道涟水段等绿色通道120公里,绿化面积达2000亩以上;加大农田林网建设力度,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21.5万亩。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3.5%。

    湿地保护不断加强。在建好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 加快建设洪泽湖东部湿地和白马湖湿地等重要生态湿地保护区,不断提升保护区级别,扩大保护区面积,至2011年全市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为48975.94公顷(含渔业保护区面积),自然湿地受保护率达45.8%,位居全省第一。

    宜业宜居的绿色城市已在我们身边。

    创建路上汗水亦甘甜

    低碳城市,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坚持不懈和齐心协力。

    发展低碳经济,是淮安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市以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抓手,凝心聚力,苦抓实干,全力推进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创建工作。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低碳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充实市低碳办,市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在全省率先编制《淮安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全面分析全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我市“十二五”时期低碳发展目标、思路和主要任务,为低碳城市创建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出台了《“十二五”低碳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以低碳发展的18项主要考核指标为抓手,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编制方案科学合理。从6月份开始,我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着手编写《淮安市“十二五”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使“实施方案”更贴近我市创建实际,先后组织人员四次深入市直部门、县(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全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情况,搜集原始数据和素材,确保方案编写的科学性。与此同时,我市还多次赴省、进京,广泛吸纳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几易其稿、反复修改,我市“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于今年9月份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得到一致好评。曲福田市长和王正喜常务副市长亲自到会并进行专题汇报,取得良好效果。

    氛围营造出彩出新。我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低碳知识普及宣传,通过刊登低碳发展宣传文章、播放低碳城市创建动态新闻、发布户外公益宣传广告、张贴低碳宣传海报等多种途径,广泛发动全民参与低碳城市创建活动。共刊登低碳宣传文章100余篇,播放低碳城市创建动态新闻60余篇,发布户外公益宣传广告20余面,张贴低碳宣传海报1万余张;举办“万人自行车环市行活动”暨“低碳城市你我同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面向全国的“我眼中的低碳城市”有奖征文比赛和“我心中的低碳淮安”书画大赛,在全市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去年12月上旬,在南非德班全球气候大会上,我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低碳试点城市进行对外推介。还专门耗时两个多月,拍摄了《低碳淮安》专题宣传片,全面展示了我市在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取得的丰硕成果。经过多次不同场合播放,有力提升了我市在低碳城市建设上的良好形象。

    向上争取奠定基础。做好向上沟通争取工作,也是低碳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市多次赴北京进行专题汇报,并和有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争取获得国家层面的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邀请国家发改委的领导来淮进行调研。通过努力,8月12—13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苏伟司长带队莅临淮安专题调研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市长曲福田参加工作汇报会,并陪同参观考察。苏伟对淮安低碳城市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为创建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不难看出,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花落”淮安,其背后凝聚的是一座城市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其前方展现的则是这座城市扬帆远航的宏伟蓝图!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