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贴近生活,关注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问题,是近几年“政治理论”考研命题的显著特点。
**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政治理论”中的所谓“政治”不光是党和国家的大事,也包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所谓“小事”,这些“小事”直接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群众利益无小事。
**这些年来的“政治理论”命题的重心逐渐下移,越来越贴近实际生活。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既有经济政治的,也有科技文化教育的,还有思想道德的,几乎是无所不在,这就为“政治理论”命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生活中的事情十分具体、生动,从命题的角度看,它更注重细节,更能显示出知识、理论的渗透力。从生活中汲取智慧,过有智慧的生活,这本来是“政治理论”的功能之一。因此,将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让理论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这是“政治理论”命题的基本要求之一。
**注重从知识点与生活材料的结合上设置题目,已成为一种普遍有效的命题方式,成为历年试卷中的一大亮点。这样的试题在近五年的试卷中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丁肇中发现新的夸克,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新的关系,细胞中DNA的遗传信息,电子商务的发展,“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画饼不能充饥”,化学工业制造出日益繁多的人工化合物,心理学上的“鸟兔双关图”,城市中不同地段的房租不一样,人眼对光和颜色的感觉,黑龙江垦区退耕还“荒”,被治愈后的“非典”患者捐献血清,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由“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一家饭店门口的广告画,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整治肉品市场,“要富口袋,先富脑袋”,“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一次大型科普展中三扇门的精心设计,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材料丰富多彩,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将生活中的实际材料以文字、漫画或图表的形式设置成一个具体的情境,然后围绕这种情境设置问题,往往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2001年的一道论述题,引用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谈他科学研究体会时说的一段话,要求论述丁肇中发现新夸克的过程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这段材料不长,但它所设置的情境却跌宕起伏。材料首先指出,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基本粒子由三种夸克组成。丁肇中不迷信这一结论,他从已成定论中提出问题:“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三种夸克?”为了寻找新的夸克,丁肇中决定进行新的科学实验。可是这个实验被当时一些著名的实验室所拒绝,认为三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再发现新的夸克是不可能的。丁肇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由此丁肇中认为既然有了第四种夸克,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
**丁肇中发现新夸克的过程以及他的体会对我们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具有深刻的启示:(1)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要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3)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三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四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4)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四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五夸克、六夸克等新理论。
**对于这道以材料为基础的论述题,关键是要准确地发现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所蕴涵的哲理,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合乎逻辑的论述,这就是所谓的紧扣题意,合乎逻辑。此外,还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紧密结合,既不要空谈理论,也不要就事论事。
又如,2004年的一道辨析题,讲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食品安全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也是近年来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加强政府监管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互补的还是相互排斥的,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题以上述材料为背景设置了一道辨析题: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解析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要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的基础之上,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正是为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所以政府干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不对立。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的区别,不在于政府是否介入经济生活或介入的深浅,而在于介入的方式是命令式的还是市场的,是否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来依法进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不否定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相反地它要求不断改善政府宏观调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功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