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化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其意义的理解,是考研命题的一个基本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明确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查是考研命题的基本要求,也是考研命题上述诸多特点的基础。
**“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本性决定了考研命题的所有题目都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依托,它或者是要求用一定的理论观点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与实际问题,或者是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或者是透过某种现象揭示和说明其中的理论观点。这几种情况在以上各种特点的命题中都有所反映。
**除此之外,就是直接地考查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这种特点的命题方式大量地存在于历年的试卷中,尤其是表现在各种客观性的试题中。
比如2001年试卷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范畴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关系的内涵与划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有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不同资本家集团对剩余价值的分割,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资本周转的速度与时间,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领域的关系;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邓小平理论概论”的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改革的性质、对象、目的和功能,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邓小平关于民主对社会主义的意义的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002年试卷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物质和意识对立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现实世界的内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环节,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通货紧缩及其表现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价格标准的内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有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伟大的工程”的思想,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的中心思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利润分配政策,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中心任务,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大法宝”及其意义,陈云对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属于“邓小平理论概论”的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个体经济的性质,我国改革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含义,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来含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2003年试卷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变革,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外在表现,资本主义地租的内涵及分类,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资本总公式的含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产生和发展的目的与作用;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党的优良作风,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及地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解。
在2004年试卷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人类社会的本质;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公司制的基本形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理解,对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的理解;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要求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直接原因,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保护政策的理论根据;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股份制的性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
在2005年试卷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规律的性质和类型;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有资本主义地租中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中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党的“八大”对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动力;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有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据粗略统计,直接以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的形式来命题的题目,约占整个试卷题目的三分之一,可见其分量不轻。
**上述六个方面的特点,大体概括了“政治理论”考研命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政治理论”考试的评价目标,这就是“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考生应能: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因此,作为公共考试科目的“政治理论”的命题,首先要着眼于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引导考生在弄懂基本理论上下工夫;其次要着力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引导考生关注国内外的重要现实问题并给予理论上的思考和分析;再次要注重思维方法的考核,引导考生学会从实际出发,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以提高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此外,还要注意考查考生的理论表达能力,力求使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