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城市河流治理的“经济账”该怎么算?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城市河流治理的“经济账”该怎么算?
作者:万建民  …    资讯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3

  城市河流治理,是一个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各地首先面对的,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财政投入大刀阔斧,治理立见起色,可欠发达地区却难以仿效;有的地方机制比较灵活,先从银行贷款治理河道,再适当提高污水排放费用来还贷,可难免要增加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负担。有没有一种办法,能以较低的成本搞好河流治理?或者说,今天的小投入,明天能否不仅换来生态环境上的大收获,在经济上也能获得大回报?

  更为重要的是,在河流治理的同时,怎样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治理之后,能不能避免过去因开发而污染、破坏的老路?这里面的“经济账”该怎么算?河流的功能在变化,开发利用河流的理念能不能也随之更新?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梳理城市河流治理的来龙去脉。

  城市改造带动河流治理

  城市的兴起与水往往有着不解之缘,众多大城市都留下了“因河而兴”的历史记忆。

  上海的现代工业兴起的时候,在苏州河沿岸,厂房密布;在厂房外圈,大量的产业工人聚居,由此还形成商贸聚集。即使是现在的上海,这种现象仍然依稀可见:沿着外滩是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外圈的浙江路集中了大量的仓储,而西藏路则更多地聚集了传统的工厂。

  在国外,早期的大城市往往与大港口合二为一。在铁路出现之前崛起的城市几乎都位于航道之上,譬如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这些最早兴起于大西洋沿岸的海港城市,又譬如匹兹堡、圣路易斯等内河港口城市。不管是港口还是码头,在那个时候,都是一个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段。人们在这里聚居,货物在这里集散,交易在这里进行,市场在这里形成……

  但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初,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大量工厂、仓库聚集河流两岸,对河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随着铁路的兴起,港—城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少城区内一度密布船坞、码头、仓库的沿河经济活跃地带,因港口活动外迁而走向沉寂。然而,港口工业外迁之后,河流污染情况并未因此得到改善,相反,由于这些地区历史形成了流动人口聚居,而基础设施尤其是生活垃圾收集、污水排放等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生活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城市河流最大的污染源。

  在上海人的记忆中,“三湾一弄”(即潘家湾、谭子湾、朱家湾和药水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流动人口聚居地,“改革开放前,这里是全上海市城市设施、生活环境和治安条件最差的地方。”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朱锡培处长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当时的情形记忆深刻。居民们住的大多是简易的棚户,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雨水夹带着污水直冲入河,本已污染的苏州河水雪上加霜,使河流与沿岸的棚户区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时候,城市的管理者产生了治理河流的第一动力————改变城市面貌。“刚开始治理苏州河沿岸,一是因为苏州河的黑臭影响了上海市民的生活,二是因为沿岸的棚户区对城市形象和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上海市普陀区陆月星副区长认为,人们对河流治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因此对当初的一些做法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

  最初苏州河治理的思路局限于旧城改造,与河水几乎无关———搬迁棚户区居民,改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铺设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网,阻止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这和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区别。上海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解决众多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他们在谭子湾、潘家湾地段开发了内环线最大的住宅项目————中远两湾城。“这时的苏州河黑臭未除,老住户都觉得不可思议:谁会来买这样的房子呢?”中远两湾城居委会的刘金梅书记告诉记者,原来的住户对污染的苏州河印象太深,很少在两湾城买房。事实上到后来,由于河流治污成效显著,两湾城成为了著名的“亲水”社区,房价今非昔比。

  中远两湾城的探索让人们看到了一条靠开发来带动治理的道路,一般的操作是这样的:区政府按制定的总体规划将沿河地带某块地批给开发商,划出红线,要求其在限定区域内开发建设。小区建成后,沿河搞绿化带和公共走廊,也有在大型居住区内建公园的,费用由开发商承担,计入开发成本。也就是说,不管是对苏州河驳岸的改造,防汛墙的加固还是游艇码头的建设、亲水平台的搭建,都由开发商掏腰包。当然,苏州河沿岸的公共绿地属各区政府所有,开发商只负责动迁并承担费用。

  天津市对海河的治理也运用了这样的思路,同时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其核心思想是将城市改造与河流开发融为一体,一个主要做法则是“筑巢引凤”,政府花大钱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电、热、气、管线工程的大规模改造,提升了海河上游区域的载体功能,高水平实施堤岸改造、水体治理、公园绿化工程,改善沿河城区的生态景观环境,从而使海河沿线成为天津市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域,而投资商源源不断的投入又为海河治理的可持续进行提供了强大支撑,从而形成了城市改造与河流治理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海河周边地区已完成整治的469公顷土地已全部出让,累计吸引投资达800多亿元。在拉动简陋房屋拆迁200万平方米、使3万户居民受益的同时,海河周边地区正在实施的重点社会项目工程有46项,总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

 

[1] [2]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经济形势虽好 还需注重节能环
    发展海河经济系列报道之一:
    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建设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期盼环保“扭亏为盈”[经济参
    上半年GDP增长14% 创新成浦东
    生态保护应启动经济杠杆 祝
    注重对河流的科学治理着力改
    洛南力促农村经济全面突破发
    洛南力促农村经济全面突破发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