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西线调水涉及的国际政治与环境问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西线调水涉及的国际政治与环境问题
作者:秦晖    资讯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0

  国际上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的谨慎态度

  跨流域调水,国际上是有不少成功经验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澳大利亚的雪山工程,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的调水工程都是著名案例。但是它们的规模,尤其是难度,都不能与“藏水东调”相比。

  上世纪世界上还曾有若干更宏伟的调水设想,著名的有前苏联引西伯利亚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水入中亚的计划,以及非洲的引刚果河流域之水入撒哈拉旱区的设想。仅从工程角度看,上述这些计划的可行性都比“朔天运河”要高得多。例如引鄂毕河水入中亚,从鄂毕河水系到中亚都兰平原内流区经过的图尔盖谷地十分平坦,其间最高的分水点(谈不上分水岭)海拔仅120米。从刚果河大支流乌班吉河到撒哈拉地区乍得湖水系经过的瓦姆分水岭海拔也仅500余米。这两处与各该计划调水线路的相对高差都只有几十米上下,无论隧道穿越、明渠穿越还是提水翻越,其难度与穿越藏东崇山峻岭相比都可以说是小菜一碟。而刚果河和西伯利亚诸大河的可调水量比雅鲁藏布江大得多,不存在起点调蓄问题。同时中亚和撒哈拉地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干旱之地,其缺水和对调水的需要也甚于黄河流域。

  但是尽管如此,这两项设想还是被搁置了。刚果河向撒哈拉调水可以说是缺乏政治经济条件,鄂毕河向中亚调水在苏联解体后自然不再被提起。但这个设想并不是因苏联解体而受阻的。因为早在此前很久、在苏联国势正盛的勃列日涅夫时代,这一设想就经过讨论而被无限期搁置了。除了其工程规模仍然很大(尽管不能与“大西线”相比)外,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对这种特大型跨流域调水所可能带来的环境生态后果没有把握。

  因此,对于战略性的大规模调水而言,工程上的可行性只是它能够上马的必要条件,远非充分条件。工程上不可行自然不能上马;工程上可行,它应该不应该上马也要考虑其他条件。

  有无其他更好的选择?

  ——关于西线调水的其他方案

  无疑,评价“朔天运河”的可行性首先应当把它当作工程问题。如果从工程角度它被证明不可行,那么再怎么强调它的“伟大意义”也无用。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不能讨论其他的调水计划。应当说,朔天运河的设想太过离奇。从西藏自流调水2000千亿方/年基本不可能。但是200亿方呢?“我们头顶上的水”这个量应该还是有的。

  在朔马滩如果不考虑起点调蓄,按郭开设想的高程调水300亿方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小于雅江枯水期流量的原则引水几十亿或有可能,加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无调蓄状态下总共引水200-300亿方进黄河,渠道、隧道断面也因而缩小到技术上允许的程度,这在工程上还是可能的。至于如此长距离高难度引水这个数量是否经济,也要看情况。两三百亿方水相当于多半条黄河,也不算很少,事实上,如果北方水荒的程度一直持续恶化,即便今天看来不经济的事将来恐怕也要被逼得不能不干。

  我们也可以考虑别的方案。例如前面提到的在雅江大拐弯峡谷建特大水电站再用电力提水翻山的设想。从米林县派镇崩嘎村到墨脱县背崩乡西让村,直线距离仅35公里而高差达2500米以上,打20余公里的隧洞即可集中水头建立装机容量高达3000-4000万千瓦(即两倍于三峡)的世界最大水电站。其工程难度虽大,但在该地质复杂地区打隧道的风险要远比高坝大库或山腰天河为小,这种高水头大流速隧道的洞径也不会很大,比“朔天运河”设想的超大断面缓流调水隧道(而且是一大批)要小得多,现有掘进技术就可以对付。而这个巨型电站第一个可能的用途就是提水。如果通过提水来引水就不必受坝高的限制,渠线的安排也可以灵活许多。还可以不限于“我们头顶上”的水,而从海拔较低的丰水河段抽提,水量有保证,也避免了调蓄问题。 然而无论如何,这种性质的调水远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即便它在工程学的意义上被证明可行,也还要考虑它涉及的其他层面上的问题,如环境、国际政治等等。

 

[1] [2] [3]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海上造树林 引来珍稀鸟
    曾培炎强调建立环保责任制解
    院士呼吁我国应大力发展绿色
    周生贤: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
    举手之劳,就能保护环境
    修修补补解决不了环境问题
    [书讯]从政治学角度看待生态
    杨富强: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目
    周孝正:当今中国环境问题以
    戈尔拍纪录片关注环境问题 欲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