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守望家园:圆明园为什么老是“出事儿”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守望家园:圆明园为什么老是“出事儿”
作者:赵永新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24

 

  真是“纸里包不住火”。在爱管“闲事” 的游客和同样爱管“闲事”的媒体的联合作业下,在“防渗工程”终于进入环评轨道、圆明园本应暂时消停的时候,湖心岛出租、万春园建别墅等事件,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而北大六教授的合力呼吁,又使早就被质疑的整修驳岸、砍伐杂木等老问题,其严重性再一次凸现……

  人们不禁要问:地处首善之区、在海淀区政府直接保护之下的圆明园,为什么老是“出事儿”?

  一、想起了王道士

  当海内外游客在为敦煌莫高窟内叹为观止之余,不免扼腕叹息:如果没有100多年前 外国强盗的多次大肆洗劫,莫高窟该比现在灿烂辉煌多少倍?!

  说起这段伤心史,人们不能不痛恨那个把一车一车的国宝贱卖给斯坦因等文物骗子的王道士!

  痛恨之余,我们也只能叹息:就凭王道士的识见,他干出那样丧权辱国的事也不足为奇——他就那个水平,什么甲骨文、什么经卷、壁画,在他看来,能换几百个铜板就“谢天谢地”了。

  试想,如果当年让学富五车的专家看管莫高窟,会出现这样不可挽回的文物流失吗?

  圆明园与莫高窟的悲哀,事虽异,理却同。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代年代的园内农民与管理处“联合开发圆明园”,到今天的乡党委书记入主“遗址公园”,与让王道士处置藏经洞内的宝贝,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100多年前的王道士看管莫高窟,和20多年的“联合开发”,是“历史条件的局限”,那么,在两年前任命一个乡党委书记主政圆明园,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考量?

  当然,那是海淀区政府的“集体决策”,局外人只能莫名其妙。

  诸葛亮的智慧与才干自然没的说,可是让他为阿斗出谋划策,到头来也只能累死五丈原——“长使英雄泪满襟”。何况,那些被聘的圆明园的专家顾问,充其量只能是“顾问”,并无“匡扶汉室”的“先帝遗嘱”呢。

  二、为什么要“踢球”

  直到现在,许多读者还搞不懂:圆明园到底该属于哪个部门主管?是文物部门,还是园林部门,还是建设部门?

  的确,不仅读者搞不懂,就连记者也常常“如坠五里雾中”:防渗工程被张正春揭举之初,文物部、园林等部门和海淀区政府纷纷玩起了“踢球”的把戏,没有哪一个部门敢于出来“接球”——除了后来敢于多管闲事的国家环保总局。

  想想也难怪——因为被专家和公众质疑诟病的“防渗工程”是个“刺儿球”,如果是个金光闪闪的“金球”,相信文物、园林、城建……部门,会争先恐后地“抢球”。

  正如种地,“荒地无人耕,宝地抢破头”。我们的许多政府部门,许多时候连大字不识的农民都不如。

  三、呼唤“王熙凤”

  “圆明园的事太复杂”——这是人们近来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的确,圆明园是“万园之园”,虽然现在破坏得不成样子,但毕竟还有山有水有草木,有残垣断壁,有“漏水”的驳岸,涉及水、林、建筑、生态……正如准备一顿满汉全席的大餐,一个老婆是“搞不定”的。

  但老婆多了也有问题——所谓“老婆多了晚了饭”,圣哉此言。

  不由得想起了贾府的王熙凤。贾府的媳妇、婆子够多得吧,但因为贾母“授权”给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尽管千头万绪,还是事事有条有理——后来贾府家道中落,王熙凤不灵光了,自当别论。

  还是说咱们的圆明园。虽然涉及的“老婆“多,事体复杂,但如果政府也学学贾母,找一个“王熙凤”来主理,相信不会闹得像现在这样乌烟瘴气、不可开交。

  看看历史,其实许多权威专家早就呼吁“王熙凤”多年,可就是每人理这个喳儿,不知道为什么。

  四、法律算个啥?

  本来,“法律算个啥?”不应成为问题,“依法治国”嘛,这是我们的治国方略。可是,在国情特殊的中国,在“市情”特殊的北京,这个本不成问题的东西,却成了“大问题”。

  “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的实事”、“我们是按规划办事”、“这事经过了某某领导审批”……总之,在这些似是而非的“正当理由”面前,法律竟成了“无理要求”。

  正像“照章纳税”一样,无论是什么“实事”,无论是什么“规划”,无论是那个大头儿审批,都必须“依法办事”。更何况,在办“实事”的时候,在按“规划”行事的时候,在执行“上级决定”的时候,往往走了样儿,离了谱儿,挂羊头卖狗肉呢?

  在我们力求“法制化”的时候,还是回到“法律的轨道”上来吧,不管是哪一级政府,还是哪一个大领导。

  否则,我们辛辛苦苦,制定那么多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不是闹着玩吗?

  五、再见了,麻木、沉默,还有盲从

  “诺大的圆明园,让一个兰州来的假教授搅乱了”——这话虽然难听,但却明示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张正春的“发现”,圆明园哪会“乱”成今天这个样子?

  包括本人在内的北京的市民们,不能不惊讶于“长期以来”的麻木、沉默,和盲从。

  要知道,长春园内建别墅,是18年前的事了;湖心岛的出租,是12年前的事了;防渗、整修驳岸、砍伐树木,也至少是前年就开始的了——为什么到今天才浮出水面?

  当然,不是没有人反映过,但由于没有“反应”,各界人士就沉默了,随他去吧。

  圆明园今天付出的代价,在很大程度上,不就是麻木、沉默,和盲从,结出的“善果”吗?

  看看今天的局面,不能不令人欣喜万分:麻木、沉默,和盲从,正在成为历史,至少是在圆明园事件上。少有的质疑,少有的热情,少有的执著,少有的不依不饶!

  让我们和“麻木、沉默、盲从”说“再见”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在布谷鸟不知疲倦的啼叫中,红日初升,东方已晓,燕雀齐鸣。

  据新京报报道,包括湖底防渗工程、湖心岛出租、万春园别墅等事件在内的“圆明园问题已经引起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海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海淀区已开始全面介入圆明园问题的调查,本周内将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和初步结论。”

  相信事实、民意和法律,会在其中得到应有的尊重。

  多灾多难的圆明园,再也经不起瞎折腾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圆明园防渗工程过了环保关
    长白山机场建设重环保
    项目未经过环评 植被一时难恢
    环保总局认定《无极》拍摄活
    圆明园“数字重建”有望在今
    守望家园:圆明园,为何如此
    中国启动“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圆明园整改工程准备就绪 防渗
    新京报:圆明园之争历史不能
    圆明园整改仍无动静 防渗湖底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