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民勤生态事关河西安危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民勤生态事关河西安危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包锐等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9

    关键字:民勤 沙漠化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及“最牵挂甘肃的四件事”,第一件仍然是“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已是自2001年以来,温总理对此问题的第14次批示和指示。

    民勤:为何成为温总理牵挂甘肃的头等大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包锐 ★文馨 志锋/甘肃报道

    3月27日15时28分, 2007年以来最强的一场沙尘暴袭击了甘肃省民勤县,瞬间风速达到每秒20米,风裹挟着沙尘扑面而来,整个民勤笼罩在一片昏暗当中。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是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6毫米,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干旱的地区。

    近6年来,民勤县尚未治理的风沙口流沙又向绿洲前移了15米至40米。目前,流沙正在以每年8到10米的速度吞噬绿洲腹地……

    全国最近一期沙化普查监测结果显示:5年间,拥有30万人口的民勤县,监测区内耕地的风蚀沙化面积增加了15万亩,荒漠化面积达2250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94.5%,绿洲只剩5.5%。

    “生态难民”大迁移

    “今年民勤县计划关井500眼,截止今日已关487眼,如发现不实,敬请投诉……”3月31日,甘肃武威市民王先生收到民勤县政府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几天来,他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信息。

    为了扼制地下水位迅速下降,阻止沙漠化日益加剧的进程,民勤县从2003年开始有计划地关井,到2006年累计关井1087眼,涉及全县17个乡镇24万多人。

    3月22日清晨,民勤县西渠镇煌辉村四社的盛汤国起床后来不及洗把脸,就用架子车拉着自制的大铁水桶,到10里以外的深水井去拉水。

    “除了这眼深水井,其它的井都被关了,全村534人的用水就全靠这里,每隔5天才供一次水。”被乡亲们昵称为“盛四爷”的盛汤国,是湖区几个村小有名气的铁匠。

    就在盛四爷家不远处,一眼机井被关闭,在被土夯得严严实实的井口上竖起了一个水泥牌子,正面是一个鲜红夺目的 “关”字,背面记载着:“民水关第1351号,关闭时间2007年,民勤县人民政府。”

    “关了井,地也种不成了,我这40多袋尿素就没用处了。”面临搬迁,盛汤国无奈地说,“我们是‘生态难民’,搬走之后,我的两处房子都得丢弃,损失近10万元。”

    去年,盛汤国全家4口人共栽种了9亩棉花,每亩收入近千元。“搬到蔡旗乡后,我还想种棉花,但今年肯定赶不上了。”

    盛汤国所在的煌辉村四社,在解放初还有1000多人,如今只剩下他和哥哥盛禹国两户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里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开始严重,特别是沙漠化最严重的西渠镇志云村、煌辉村、东湖镇大号村等地,近10年来,人口外流已达3.2万人,有的自发整体搬迁,有的村只剩一两户,沦为生态难民,25万亩地被弃耕。

    沙漠吞噬近在咫尺。民勤县政府今年初决定,于7月底前将面临沙漠化威胁的西渠镇煌辉村121户整体搬迁到蔡旗乡政府农场,这也是当地政府组织的首批移民。今年计划搬迁到蔡旗乡农场的还有东湖镇正新村98户499人、红沙梁乡义地村43户224人、西渠镇志云村167户727人,共计308户、1450人。跟煌辉村一样,这些地方也是机井全部关闭,耕地全部退出。

    巨额移民经费何处来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民勤县将向外移民10500人,对湖区沿边沿沙的20个村,采取整村整社搬迁方式,由政府统一组织向县境内收回的机关事业单位农林场内集中安置。

    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户移民搬迁,需要政府补贴资金7万元,今年计划搬迁的308户需要投入资金2156万元。目前,移民工程已经开始,县委、县政府也开始为筹措这笔资金发愁。

    “每压掉一亩田,农民就要损失4200元。”县国土局一位干部解释说,为了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每亩耕地开发成本大约要投入3000元,压田之后每亩还要损失当年收入1200元。“绝大多数机井是农民自己凑钱打的,一口井,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几万元,在响应政府‘关井压田’的号召关闭之后,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近年来,民勤县年平均大口径财政收入仅5500多万元。随着将要实施的大规模压田、移民,这一数字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下降。以2006年亩均收入计,今年全县种植业收入预计比上年减收一亿元,人均减收433.7元。“这就意味着,在全国人民都在奋发奔小康的时候,民勤人还在为守住家园而苦苦地挣扎着。”这位干部表示。

    “过去的民勤,在谈GDP发展时都用的是加法;而现在的民勤,在经济上要以退为进,应用GDP的减法来谋求可持续发展。”民勤县委书记谢治国说。

    民勤县发改局前不久对民勤属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所需资金进行了初步预算,其中涉及节水改造、退耕还林、关闭机井、日光温室、生态移民、压缩耕地、防风固沙、缓冲区建设、工程压沙、牧场荒漠化治理等十大项目,总计需要资金43.18亿元。显然,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持,对于一个国家级扶贫县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1] [2]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沙漠第一草”背后的机遇
    香格里拉开山修路破坏生态
    清污水,净垃圾,降硫分,保
    河北将削减污水入海保护环渤
    洪湖生态存三大隐患 水鸟考察
    我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甘肃民
    关注生态保护珠江
    “人祸”造成敦煌生态恶化
    以特别之为 立特别之位
    保护洱海生态 做强旅游产业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