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解密”故宫排水系统:细节中展现工匠精神

Eedu.org.cn 作者:姜潇 刘怡然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4
摘要: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建筑营造的智慧与匠心,也体现了今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执著。

暴雨后故宫未积水,600年的排水系统经受住了考验。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姜潇 刘怡然

北京近日的几场大雨,让近600岁的紫禁城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一组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现明显积水的照片,令网友为故宫的排水系统点赞。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建筑营造的智慧与匠心,也体现了今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执著。

据单霁翔介绍,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城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其中,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竖向地平高差约两米,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

“故宫人为紫禁城的智慧营造而感到骄傲,更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使紫禁城的排水功能永葆青春。”单霁翔说,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故宫排水系统专项课题研究,利用雨季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记录,绘制并汇总全院积水点分布图,再根据分布图全面深入地分析积水原因,研究综合解决方案。

单霁翔说:“紫禁城古代排水设施是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和故宫古建筑一样得到精心呵护。为时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将古代排水系统保护纳入其中,正在稳步推进实施。2014年~2015年,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开放项目维修时,对3个区域的雨水系统也进行了整体保养修缮。在此次大雨中,这3个区域的排水管线均运行正常,未发现堵塞现象。”

随着故宫社会功能的增加和强化,在保护和保留原有雨水系统的同时,需要建设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目前,故宫博物院内部排水系统已形成雨污分离的两套排水系统,污水系统是同市政管网相连的单独管线,排水系统仅用于排除雨水。从2015年起,故宫博物院逐步将全院的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改为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不但使景观环境得到改善,也使排水和渗水功能得到加强。

“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单霁翔说,随着平安故宫工程的顺利实施,故宫博物院的排水系统将更加通畅,服务游客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