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震后余生 悉尼大学华裔研究生立志研究土壤

Eedu.org.cn 作者:廖瑾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
摘要: 悉尼大学华裔研究生王圣哲在经历了2013年的新西兰惠灵顿地震后,放弃工程师的工作转而潜心研究土壤运动。
王圣哲(左)与导师探讨土壤问题
王圣哲(左)与导师探讨土壤问题

人民网悉尼1月21日电 (廖瑾) 悉尼大学华裔研究生王圣哲在经历了2013年的新西兰惠灵顿地震后,放弃工程师的工作转而潜心研究土壤运动。王圣哲的导师沈鲁明教授表示,其研究成果将助益于城市和郊区规划建设,对避免地震等重大灾害有积极意义。

王圣哲对记者讲述,2013年惠灵顿地震发生时,他正在一栋建筑的9楼。“突然,大楼从一边摇晃到另一边。我看见墙壁开裂,书从架子掉下来,那感觉就像在一艘船上漂荡。”再次回想地震,王圣哲仍心有余悸。但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成为王圣哲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行地震和土壤运动的相关研究的催化剂。

王圣哲表示,土壤的强度可能因为来自包括重型机械作业、打桩、爆炸或地震等源头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土壤的液化表现。“2011年的新西兰基督城地震引发的就是这种现象。整个城市见证了土壤液化造成的广泛破坏。因此,避免在有易液化的广泛饱和土壤的地面上建造建筑物,或者必须进行比如说抽干地表水分的土壤修复计划是有道理的。”,他补充道。

谈及研究的应用意义,王圣哲说,在规划城市和郊区时,通过充分了解土壤液化,我们就会知道确切在哪个地方或不能在哪个地方建造建筑物和放置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可能挽救生命或者节约数十亿美元的维修费用。

沈鲁明教授表示,王圣哲的研究将是首开先河来系统地研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颗粒尺寸分布,颗粒形状和水成分对多孔介质行为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研究小组的目标是了解水和土壤颗粒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强调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在建造和设计中要考虑土壤液化的问题。这项研究将揭示在潮湿的多孔介质中控制颗粒和水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从而帮助工程师了解地震中土壤液化背后的物理学。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