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校园速递 >> 正文

你愿意为污染治理支付多少成本?

Eedu.org.cn 作者:刘秀凤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2
摘要: 面对雾霾,公众要做些什么?为治理空气污染,个人愿意支付多少成本?这是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学生毕霁麟和他的EES团队正在调研的课题。

12月16日~21日,华北大部分地区遭遇今年入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高的雾霾,多地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面对雾霾,人们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佩戴口罩、添置空气净化器,还有人干脆远走海南、云南等地“躲霾”。

面对雾霾,公众要做些什么?为治理空气污染,个人愿意支付多少成本?这是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学生毕霁麟和他的EES团队正在调研的课题。EES是Environment(环境)、Economy(经济)、Society(社会)3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他们以《公众对大气污染的风险感知及支付意愿研究》为挑战题目,参加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

关注空气污染,源于3年前的一次雾霾。“2013年12月3日,南京市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整个城市被笼罩在黄色烟雾之中。学校因此停课3天,家长自发购买空气净化器放在教室里。那时,我们并不知道大气污染红色预警意味着什么,但从人们的行为中体会到了无奈的心情。”毕霁麟说,不同人群对大气污染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极度恐慌,有的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没什么可怕。为什么态度差别如此之大?

2014年,EES团队参与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发起的课题调研。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到,公众之所以对大气污染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是因为每个人对风险的认识和感知不同,因此也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支付意愿。

风险感知是指在面对风险时,主体所感受到的风险大小和对风险严重程度的判断。支付意愿是指为改善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所能承担且愿意支付的金钱数量。EES团队认为,在确认和计量公众应该为治理大气污染支付的费用时,应充分了解公众对大气污染的风险感知和支付意愿。公众的风险感知程度越高,其对改善大气污染状况的需求就会很强烈,一定程度上公众的支付意愿也与风险感知成正比。但是光从风险感知并不能完全确认公众应该支付的成本,还得考虑公众的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将成本控制在一个公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从2014年开始,今年是EES关注这一课题的第三年。他们计划通过网络将调研范围从南京扩大至全国,运用环境科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方法,探究公众对大气污染的风险感知和支付意愿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总结对大气污染敏感人群所具有的特征,分析不同人群支付意愿的差别,正确引导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参与。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刘秀凤整理撰写)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