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 正文

高校环保社团如何走出发展困境?

Eedu.org.cn 作者:杜宣逸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8
摘要: 特长和社会热点相结合,还需要不断探索。

“蒙甸青歌”实践队在阿尔山开展暑期考察,为当地生态旅游提供建议。
卓康夫摄

绿之翼环保社团在沈阳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发放植物种子。 朱凤婷摄

 

本报见习记者杜宣逸

特长和社会热点相结合,还需要不断探索。

资金问题也是制约环保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我们环保类社团来说,目前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王淼略显无奈,他们策划的几个很有意义的大型活动,比如流域水质监测,光是购买技术设备的投入就让这个项目很难成为现实。

“指导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宣传方案,如拍摄视频,但我们没设备也缺技术,找专业拍摄团队费用又很贵,所以这事暂时只能搁置。”江西农业大学绿源协会会长安亚萍向记者表达她的困惑。

记者采访了12家环保社团的成员后了解到,社团大部分资金来源是招新时的会费,开展大型活动之前会拉赞助,但通常来说赞助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学校和社联有时也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但这不足以维持开展日常活动的需要。

此外,活动缺乏创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加上毕业、换届等因素,导致内部人员流动大,外部人员没有参与的热情。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每年社团招新,新加入环保社团的成员多则300余人,少则有百余人,但到学期末仍然坚持参加活动、比较活跃的同学多则只剩一半,少时甚至只有1/10。

陕西师范大学老师李冬飞认为,创新要以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发展和建设社团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所学和个人特长,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需要和诉求,只有这样的活动才是所有人需要的。

一队青年站在内蒙古阿尔山,他们或拍摄或手绘身边植物,有的拿起树叶制作标本。这些青年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蒙甸青歌”暑期实践队,他们跟随生态导游认识当地的植物,调研的影像资料和标本将提供给阿尔山的开发商,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谈及活动收获,实践队副队长何敏婧表示,以往的旅游开发经常伴随自然的过度开采利用,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探索出一条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

暑期到来,大学生环保社团纷纷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环保社会实践,通过调研考察,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大地染上绿意。

依托校园文化及专业特色,如今高校环保社团发展如火如荼。广大青年学生由此获得了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的机会,具备环保生态与可持续理念的青年人,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绿色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

打造高校绿色联盟,推动社团整体建设

“同学,你知道宿舍熄灯一小时能为地球带来多大的改变吗?来看看我们的环保手册吧。”“欢迎参加我们社团举办的‘绿色生活’活动,收集废纸和废塑料瓶可以在活动现场置换绿色植物。”漫步校园,经常会看到这些绿色使者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大学生环保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学校均有学生自发成立的环保公益类学生社团,目前数量接近2000余个。

同时,活动内容也经历了从早期的教师发起、以学术小组为基础,到自发组织、提高普及大学生和公众环境意识,再到与本专业结合,用科学探索、文学作品、走访考察等多种形式诠释对环境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环保社团成员在学校、社区开展环保理念宣传、社会实践和科学普及,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绿色消费习惯和节能环保科技知识。公益的高尚意义和环保的时尚性质,使高校环保社团在同学间赢得良好口碑,在社会上广受赞誉。

“目前,我们学校登记在册的社团一共106个,其中环保社团9个,有4个环保类社团获得了5星的满分评价。”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赵树本告诉记者,除了专门从事环境保护活动的社团之外,近年来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社团都在参与或举办环保类活动,如体育健康类、表演艺术类、语言文化类社团等都结合自身特长,开展了多样的环保活动,传播环保知识,倡导生态保护。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为促进交流和协作,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社团整体建设和发展,增强社会影响力,很多地方成立了高校环保联盟。2001年3月,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成立,致力于陕西本土的环境教育与生态保护的地区性青年环保组织。先后开展了三秦绿色学堂、绿色记者培训、环保绿色沙龙项目等,在宣传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对环保志愿者进行指导。

2006年,山东大学生环保联盟成立,承办了可可西里全国高校图片展、举办过《垃圾的复生》项目、大学生大型环保徒步活动等,扩大其影响力。

今年6月,以建设绿色社团合作交流平台、打造绿色创新创业指导平台、绿色学生领袖培养基地和绿色校园建设参与基地为目标的中国绿色校园社团联盟,在北京正式筹建。高校环保联盟的建立,将开放整合全国各级校园优秀绿色社团及相关优势资源,搭建一个泛校园社团生态交流网络和社企高端合作平台,对培养青年绿色人才意义重大。

专业不强、资金不足、创新不够是三只“拦路虎”

环保社团遍地开花,在环境宣传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如缺乏专业性、资金缺乏、创新不足等。

“让活动更专业、取得更好社会反响,是我们现阶段努力的方向。”沈阳农业大学绿之翼环保社团负责人朱凤婷说。

不少高校环保社团负责人都有着这样的困惑。“我们社团的环保类活动和三农的主题相结合,在天津有不错的反响,但影响力却很难突破天津地区。”何美霖是南开大学三农学社会长,今年刚接手社团的工作。“我们一直希望能走出天津,和其他地区的环保组织和高校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但对外合作的第一步就是提升我们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充满挑战。”

环保社团的数量多了,但影响力却在下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窘境呢?

对此,专家表示,专业性不强成为制约中小环保社团发展最明显的障碍。

目前,很多环保社团只是在校园内或者周边社区呼吁捡垃圾、种树、废物回收等,对诸如PM2.5、垃圾焚烧等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甚少。如何将专业

专家支招

创新是发展动力

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高校环保志愿者无疑是一支生力军。

退休多年但仍热心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西安交通大学李沪松教授表示,从社团和活动本身的性质来看,一些研究型的、专业型的活动较难取得大的社会反响。他认为,投入和爱好是把社团办好的重要条件。不论什么性质的社团,资金来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不仅要把资金花在刀刃上,还要积极主动去争取资金,如他指导的社团很大一部分资金就来源于比赛奖金。

一直关注学生社团工作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高健洲老师很理解学生们目前遇到的困惑。针对社团的未来发展方向,高建洲建议,环保社团可以选择力所能及的小事作为切入点开展活动,找准主题和形式,长期做。不能急于求成,要了解社会公众需求,再结合自己社团的兴趣点,想清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再用强大的执行能力去完成,这对社团来说就是最好的宣传。

长期关注青年环保行为培养的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指出,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与社会上的环保公益组织联系,从而获得专业人士的指导。

创新让一些高校环保社团成为“常青树”,如清华大学学生绿色协会,自成立后连续10多年获得“清华大学十佳协会”称号,他们拍摄的“熄灯一小时”公益宣传片独树一帜、创意十足,在活动当晚就获得百万次的浏览量。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