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在全省7个通道城市中排名最优,同比改善7.5%。优良天数达到238天,同比增加了10天,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21个国控、省控断面和16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现100%达标,其中,国控断面好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较年度目标提高30个百分点;好Ⅱ类水体比例首次达到80%,较上年翻了一番。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水质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这是山东省济南市交出的一份生态环境保护漂亮答卷。
济南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驱动,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起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泉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切实增强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重点领域治理,打好三大保卫战役
这一年,济南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济南市印发《济南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八大类112项工作措施和任务分工。加强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升级改造治污设施99套;对4256家工业源和1989处扬尘源实施差异化管控,科学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在全省率先实施国二及以下标准老旧汽油车提前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清洁取暖改造,推动2.6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强化精细化监管,每月组织对161个镇街空气质量、1426条路段颗粒物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压实属地责任。
聚焦流域水质提升,监测考核全市70个市控断面,2022年,累计发放省级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2700万元、市级地表生态补偿资金1812.9万元。防范汛期水质反弹,累计出动5000人(次),开展水污染隐患拉网式排查。聚焦入河排污口治理,完成89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127个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标志牌竖立等工作。
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完成27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4处、农村环境整治村庄64个,组织4个畜牧大县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地下水保护,开展13个地下水国控点位监测巡查,完成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布点监测和调查评估,强化16个化工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防治。
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这一年,济南市持续改善黄河济南段流域环境质量,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引领倒逼作用,以执法+服务助企纾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济南市着力改善黄河济南段水质,督促实施北大沙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黄河干流泺口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排查出765个固废问题并完成整改758个。
全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联合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快生态文明创建,市中区、历城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历下区、商河县获得省级“生态强县”称号;协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拉网式排查,发现隐患问题747个,目前,已整改完成702个,剩余问题正督促限期整改。安全处置医疗废物2.80万吨,其中,涉疫医疗废物7890吨。完成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28项,11个整改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推动重点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组织钢铁石化等22家重点行业碳排放单位开展碳排放数据报送;支持开展碳减排等服务业务,推动托管碳配额及CCER指标3000余万吨。
济南市出台《助企纾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将38个行业169类项目纳入环评豁免正面清单,创新制定非重大变动无需环评清单,为企业纾困减负;将省、市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完成427个重点项目、15个已确定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环评办理;实行“两个容缺”助推项目落地,完成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合规园区认定和73个园区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审查,为沿黄工业项目入园提供了有力支持。开发全省唯一的市级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新出台总量指标调剂工作规程,全市范围内统筹调剂总量指标,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创新执法监管,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增加至265家,对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1174次,减轻、从轻和免除行政处罚140余件,减免罚金1631.35万元。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壮大环保产业,编制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完成环保产业调查入库工作,入库调查企业623家。加大环境治理工程资金投入力度,提报37个项目进入中央生态环保项目库,申请资金约6.44亿元。
持续发力改善生态,助推绿色转型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目标、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生态力量。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巩固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及各类炉窑整治改造成果。强化工业扬尘污染治理,开展混凝土行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提升VOCs治理水平,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协同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对重点燃煤单位开展煤质抽测,巩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调整成果。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开展在用车路检路查和集中停放地抽测,加强排放检验机构监管。
持续打好净水保卫战。加强入河湖排污(水)口监督管理,全力保障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不断提高优良水体比例。强化河流总氮控制,协调推进实施北大沙河综合治理、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等重点项目和“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确保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100%达到考核要求。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风险管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加强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过程监管,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指导10个区县(功能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推进60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开展9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督促补齐沿黄片区基础设施短板,严格控制入黄支流总氮浓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编制。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济南市千佛山—龙洞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等重点项目。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整治行动,推进辐射、重金属等规范化管理。推进各类督察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各类督察巡察反馈问题见底清零。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