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浙江五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八度前往丽水调研,在这个令他印象深刻的“零雾霾、好空气”之城,留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论断,告诫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率先受到“洗礼”的丽水先试先行,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并取消6县市的GDP考核,于绿水青山间捧出了金山银山,打造了一份契合生态文明思想的“范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丽水,如同一块镶嵌在浙南森林中的“璞玉”。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丽水调研,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论断,告诫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此后,丽水几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贯彻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08年,率先在国内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12年,提出“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2014年,提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无一不传承和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清晰的发展脉络。
为守护“金饭碗”,丽水壮士断腕,放弃了“工业致富”的捷径,先后关停了4家造纸厂,否决了炉西峡小水电建设、驮滩百亿钢厂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当浙江的其他地区在改革的大潮中迅猛发展创造巨量物质财富的时候,丽水却一以贯之地守着青山绿水过着穷日子。
十多年的“生态立市”让绿水青山成为了丽水的一张“金名片”,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000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保持在360天左右,于十面“霾”伏之中保持了一枝独秀。
如今,当发达地区坐拥财富而远离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时,丽水正将青山绿水转化成了老百姓致富的最大靠山。
环境就是生产力 优质生态环境就是GDP
小寒刚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来了。早晨7时,当城里人趁着熹微的晨光再赖一会儿床时,丽水遂昌某村村民周月根和父亲周根仁就背起锄头,穿过清晨干冽的寒风,上山挖冬笋了。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遂昌原生态的冬笋十分紧俏。
挖完50斤新鲜冬笋后,周月根就立马装车送到了县城,以市场价卖给了开网店的表叔。“表叔说我们这里的冬笋好吃,他就一个要求,新鲜!”
勤劳的付出换来了红火的日子。翻开周家2014年的账本,收入约22.15万元,比去年多挣了6万块。再仔细一看这些进项,乌井早、白茶收入7万,三笋收入5万,四季豆收入2万……无一不是正正宗宗的山里土货。
得益于好山好水的滋养,遂昌冬笋、云和黑木耳、青田田鱼、庆元香菇,这些山里人的家常菜,让城里人趋之若鹜,也引起了遂昌人潘东明的注意。2013年,一款叫做“赶街”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先后在遂昌140多个村庄落地开花。
“以前山里信息闭塞,交通相对落后,农民有货愁销路,而现在通过赶街,农民可以实现和城市的接轨,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带给外面的世界,也把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带进村子。”“赶街”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赶街”,不仅让山村农民过上了网购新生活,也让当地的农产品迅速覆盖了长三角。
“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GDP。”2003年8月8日,习近平在丽水调研时曾这样说过,在他看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十多年来,丽水创新思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抓住生态这个最大优势,重点打造“大景区”和“养生乡村”,培育生态精品农业,实现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总经理叶潮永告诉记者,景区实施了清污分流工程,重点推进治理恢复植被废弃地200余亩等措施后,已连续6年出现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被生物学家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项目被浙江省政府列为“991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叶潮永表示,随着矿山公园的生态建设,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副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带动附近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六年来,丽水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持续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3年,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24元,增幅连续5年居浙江首位。同时,丽水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居浙江第一、第二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清新空气、郁郁青山、潺潺绿水,沉淀在丽水的这些现代社会最为稀缺的元素,如今已然成了现代人“明码标价”的“金山银山”。
富一方百姓是政绩 养一方山水也是一种政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国家战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有媒体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源地就在丽水。
这个论断并非空穴来风。习近平在浙江工作了五年,跑遍了全省的县市。作为一把手,主政浙江的五年,是习近平各种施政思想较为系统思考阶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富一方百姓是政绩,保一方平安、养一方山水也是一种政绩”等率先在丽水发声的论断,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也组成了习近平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首先受到“洗礼”的丽水先试先行,深耕生态文明建设。从2011年起,丽水逐渐淡化GDP考核,酝酿实施分类考核。特别是近两年来,浙江省委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不考核工业总产值”的决定,转而调整为考核空气质量和区域断面水质达标率等生态指标,这是给丽水发展发出的最响亮信号。
2014年,丽水放弃了所有县市考核“一刀切”的做法,更强调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实行分类考核,将下辖的9县(市、区)分成“城市核心区”、“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类。
据丽水市委考核办主任徐来来介绍,新的考核体系总共有200分,考核指标由原来的106项缩减到了40项,其中“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幸福”三大指数占分值150分,民主测评、社会评价和领导评价三块分值为50分。
“以前种多少粮食,养多少猪都有指标,现在实行分类考核后,各县市就有更多的精力走更适合自己发展模式的道路了。”徐来来介绍道,目前,青田县的华侨总部经济大楼、千峡湖旅游度假区综合体,缙云县的仙都黄帝温泉谷养生度假中心等浙江省重点项目都正在抓紧推进中。
考核机制倒逼下,丽水的生态环境也实现了持续优化,如流经浙闽两省边界的安溪溪,从福建政和县流入庆元县时是三类水,经过“五水共治”的“洗礼”,流到福建松溪县时已成了二类水,为此福建邻县还特意给庆元送来锦旗致谢。
“不唯GDP论英雄”喊了多年,但一些地方仍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可操作的替代性考核办法。而在丽水,考核结果的应用十分严格,对考核优秀的县市区和部门,实行书面表彰、评优等举措;对考核不合格的,规定了“扣票子、抽鞭子、挪位子”的各种举措。(记者 汪恩民 见习记者 奚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