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西 >> 正文

广西打造西南生物多样性宝库

Eedu.org.cn 作者:昌苗苗 于浩龙 …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0
摘要: 这个冬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小青脚鹬和黑嘴鸥,以及大量白琵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群结队,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罗港海域越冬。在南宁市中心的南湖公园,也出现了数量庞大的鹭鸟“安营扎寨”,成为摄影发烧友聚焦的“宠儿”。

本报记者昌苗苗 通讯员于浩龙 陈何潇

这个冬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小青脚鹬和黑嘴鸥,以及大量白琵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群结队,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罗港海域越冬。在南宁市中心的南湖公园,也出现了数量庞大的鹭鸟“安营扎寨”,成为摄影发烧友聚焦的“宠儿”。

这些万物共生的和谐景象,正是广西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

自然保护地发展壮大,为濒危物种提供栖息之地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上,主题为“绿水青山碧海 筑就广西生物多样性”的中国角广西主题日活动得到广泛关注。活动现场,广西向世界介绍了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和成效。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广西是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资源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

“2021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二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三,生态系统功能得到巩固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介绍,广西是全国较早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省区之一。目前,全区共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223处,空间面积为225.36万多公顷,占广西国土面积的9.48%。猫儿山等多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广西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壮大,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繁衍发展的理想之地。许多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种群数量逐步壮大。广西特有的世界濒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增加到1400多只;生活在广西邦亮林区的珍稀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已由发现之初的3群19只,增长到目前的5群30多只;鳄蜥、野生中华穿山甲数量也均大幅增加。

系统化管理和修复,打造绿色发展进阶版

近年来,广西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如颁布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法规,出台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和遗传资源地方性法规,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二是加强修复治理,如加快实施“三区三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先后投入50多亿元和100多亿元开展漓江流域和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大投入进行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三是积极以点带面,如积极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获得国家级命名的市(县、区)分别达到了16个和5个,推动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凭借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优势,广西还致力于加强与越南等邻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在促进广西广大山区群众全面消除绝对脱贫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巴马瑶族自治县打造生态康养产业;金秀瑶族自治县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中医药(瑶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利用“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品牌优势,念好“生态经”,算好“经济账”……

随着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资源积蓄”向“金山银山”华丽蜕变,壮美广西“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强”的绿色发展征程正扬帆起航。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