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 ![]() ![]() |
|
||||||||
保障饮用水安全需要国家新标准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30 | ||||||||
“嘉兴的自来水质量老好了,完全可以放心饮用啦。”多年从事环保新闻报道的嘉兴电视台记者周挺十分自豪地对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说道。然而,谈到我国自来水的总体水质,一些专家却乐观不起来。 饮用水源中出现多种“三致”有机污染物,威胁着我们的饮水安全 合格的水源是干净饮用水的基础。而当前,我国饮用水源的水质如何呢?记者在江苏采访时获悉,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已经在长江、太湖等饮用水源中查找出了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专家说,这些物质虽然在水体中浓度低,但长期饮用仍然会对人体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效应。最近10年来,包括太湖在内的众多湖泊、水库受到富营养化污染,藻类过量繁殖。其中部分藻类能够产生微囊藻毒素,引发急性肝中毒。一些地区的肝癌发病率高居不下与饮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有关;一些城市自来水中有异味也与藻类致臭有关。除了工业污染之外,我国城镇化和集约化养殖业发展很快,大量的人粪和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威胁人民群众健康。清华大学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占生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自然界尤其是水体中的新的有机污染物大大增加,成为损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据报道,全世界已测出2221种有机污染物,其中饮用水中测出765种。据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随着有机污染物的增加和检测技术的进步,各国应及时重新审查和颁布有关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标准。 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首先要有科学的水质标准 “面对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我们应当尽快出台新的国家饮用水标准。”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小华如是说。据介绍,我国目前实施的国家饮用水标准是1985年8月由卫生部颁布、1986年正式实施的。检测标准共包括35个项目,距今已经有20年时间。专家指出,我国老的饮用水标准中,关于无机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居多,而涉及的有机污染物仅有两项,农药也只有两项。这与当前我国水污染致使水中有机物大大增加的形势严重不相适应,与国际通行标准也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饮用水源中发现种类繁多的“三致”有机污染物,而其检测根本就未被列入老标准中。我国老的饮用水标准只有35个检测项目,而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饮用水检测指标,通常有100多项,多的甚至接近200项。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一些专家近年来频频呼吁,尽快制定并出台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2002年7月,卫生部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其检测标准共计96条;建设部也于2004年编制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其检测标准共计101条。专家强调,无论是卫生部的规范还是建设部的行业标准,其权威性都无法和国家标准相提并论。 以新标准为牵引,加快实现“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目标 有关专家指出,尽快出台新的更严格的饮用水标准,势在必行;而即使有了新标准,也还只是一个开始,还有一系列工作在等着做。比如,当前,我国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有机物污染,很难通过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去除,必须经过深度处理才行。这就要求我国众多自来水厂进一步改造工艺、更新设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锡常地区的一些水厂已经开始为达到建设部的城市供水标准而进行技术改造。而对全国众多水厂来说,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许多自来水厂的生产工艺还是国外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使用的老工艺。据介绍,采用新工艺每生产一吨合格饮用水的流动成本将比现在增加两毛钱左右。自来水质量不合格,各家都买纯净水喝,买净水器,这个成本有多高?记者在嘉兴石臼漾自来水厂曾经品尝过该厂生产的自来水,其口感十分纯正。该厂经理介绍说,这家水厂水源水质很差,由于采用深度处理技术,水质合格了,而每吨水的处理成本只增加了四毛钱。看来,在现有的水源水质条件下,通过技术改造,尽快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40部法规明实施 关乎公众健康 2.3亿方长江清水解燃眉之急 整体水质下降 汉江流域饮用水 塑料包装安全应引起全球关注 我国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利用太阳能海水变饮用水 南京 海口饮用水源警钟敲响 正视城市水荒 瑞典stena宽体概念油轮:经济 “三致”毒物威胁饮水安全 检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