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 ![]() ![]() |
|
||||||||
水患还需法来治 | ||||||||
作者:法制日报… 资讯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30 | ||||||||
国土面积只有几万平方公里的宁夏,3/4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是全国水资源最贫乏的省区之一。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49亿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15,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5;人均占有水量190立方米,分别为全国人均和黄河流域人均平均值的1/11和1/3。 2003年,国家首次限定宁夏年使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比往年减少40%!计入当地可利用水资源量2.55亿立方米,全区可耗水总量只有42.55亿立方米。宁夏引黄灌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面对这样一个干旱缺水的基本区情,原本弥足珍贵的水资源,在宁夏是否能得到合理优化配置?能不能依法对水资源进行节约保护,杜绝肆意污染? 水资源破坏随处可见 4月中旬,记者随同“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对全区贯彻落实《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进行执法检查时,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现象随处可见——— 永宁县两个水源地上,近百家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在水源地上打了七八十眼自备井,已将县城第一水源地破坏殆尽; 在位于银川市芦花乡的银川水源地中央,居然未经环保部门批准,建起了宝塔石化公司的炼油厂,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排放、浸漏在地表和地下; 至于星罗棋布于宁夏各地的像宇华纸业、峡光纸业、沙湖纸业、紫荆花纸业这样的造纸企业,偷排的废水直接排入沟道,进入黄河,致使黄河水质氨氮严重超标,有些时段低于地表水资源环境质量三类水体标准; 靠天吃饭的宁南山区,到2004年,一下冒出2878家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其中小作坊就占了95%。这些小作坊生产工艺落后,废水大量排放,使固原市的一些黄河支流和水库遭到严重污染; 原中卫县甘塘镇营盘水村打机井,提水开发农业灌溉。没想到10年后,农民们却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1000亩原本肥沃的耕地完全盐碱化,勉强长出来的庄稼被盐碱烧死,几近绝产,全村近百户五百多口人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打造节水型社会任重道远 2003年,经黄河水利委会批准的《宁夏黄河水资源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在宁夏实施后,自治区政府制订了《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实施意见》和《宁夏黄河水权转换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以农业用水反哺工业,被水利部视为“成功解决了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新路”。 水权转换初试成功,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提出用15年时间,初步建成宁夏节水型社会,以解决水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启动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在《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中,“违法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的执法瓶颈令水利和环保部门苦不堪言。 采访中,无论是水利方面的专家,还是环保执法部门的官员,都表达了一个共同心愿:水患还需法来治!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袁进琳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水资源、水权管理、节水、排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就宁夏而言,目前尚未出台《水资源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水权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宁夏,许多企业,特别是造纸企业受利益驱动,瞒报取水量,随意排放污水现象时有发生。《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宁夏直到2004年才开始征收水资源费,仅有51家大中型企业、供水单位领取了《取水许可证》,应征收的水资源费仅占收缴总费用的10%。 《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宁夏目前虽然有60%的市、县(区)同级行政区依法实行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却没有一家水务一体化的管理职能全部到位,涉水事务管理职能分散,城乡分割,在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管理上,政出多门,多头管水,职能交叉,管理脱节。这种水资源管理体制,已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 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相继实施多年,但宁夏30多个工业园区、工业开发区基本上都没有进行水资源论证,且不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就无证取水,还不安装取水计量设施。 “重项目,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是造成当前水资源保护违法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自治区环保局局长邸国卫对此分析说,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宁夏部分地区还未真正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部分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差,环境监管的能力建设与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差距,多数县没有独立的环保执法机构;一些企业不能依法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制度,没有环保设施就擅自投入生产,直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加大了环保执法部门的执法成本,使环境保护的公平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一则公益广告语说,“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一滴水,那么,它将是你的眼泪”。宁夏,珍惜每一滴水,正当其时!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中华环保世纪行系列报道之二 京冀水权引争议 华北平原水资 武汉城市发展欲作“水文章” 第5届世界水大会 解决中国水 水是如何“治”的——太湖采 太湖湖畔日记:湖州离湖更“ 水是如何“护”的——鄱阳湖 南京水环境的亮点与“污点” 史振华:“一把米”降伏治污拦 全球面临水资源危机(图)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