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 ![]() ![]() |
|
||||||||
长三角之痛 江南“水乡”闹“水荒” | ||||||||
作者:姚润丰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8 | ||||||||
由于污染严重,上海、嘉兴、无锡等大中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水质型缺水十分普遍。2005年,太湖全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60亿吨,而平均处理率仅为40%。“太湖流域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6000美元的同时,人均分摊的污水也达到了132吨。”叶寿仁说出这个统计数据时有些无奈。 据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每使用1吨生活和工业用水,就要排出0.7至0.8吨的污水。 “水质型缺水问题的解决,根本途径在于水污染防治,治污就是最大的节水!”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章国方这样感慨,对于南方丰水地区,节水工作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而防污治污更能增加可用水资源量。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程晓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方丰水地区一定要把节水和防污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用水总量控制与排污总量控制,通过制定主要河流的最低生态流量,划定水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并严格控制主要排污口水质与水量。 谁为长三角“解渴” 11月16日5时,袭击上海的今年第四次咸潮结束,连续四天四夜奋战在供水一线的上海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陈远鸣终于松了口气:“上海的水资源形势太严峻了,现在最高日供水量达到1001万立方米,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把水资源和水环境‘逼’到了难以承载的地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摆脱缺水这一“卡脖子”似的困境?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接受记者采访时无意间提到了一个词:招商选资。原来,在过去的两年中,张家港市本着发展高技术、低污染、低水耗产业的原则,共劝阻拒批“两高两低”项目300多项,其中有一个意向投资达百亿元的高耗水化工项目就被“拒之门外”。 “量水而行”“量水发展”。记者采访过程中欣喜地看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因缺水带来了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如今,从上海到苏州,从义乌到张家港,政府部门都在仔细盘算着“水账”,在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实行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外,所进行的开发利用项目必须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上“量体裁衣”。如,作为首个国家节水县级试点城市的张家港市目前所有新建项目的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率、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率均达到100%。 叶寿仁说,解决长三角地区水质型缺水问题,治污是根本,保护是关键,节水是前提。应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在维护生态和环境最为基本的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转变人们的水意识,严格控制高耗水工业及第三产业用水量,提高中水回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率,充分利用水价对市场的调节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强化上海核心 长三角中国最强 专家指出,我国缺水在很大程 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一核六 长三角地区加快“错位”发展 “中国水威胁论”加温我们该 南大专家攻关长三角水污染治 长三角地区将建立城市臭氧早 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 协调共进壮大县域经济 以“转”促“进” 以“蓄”促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