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众参与推动环保管理进步 |
|
作者:柳田 文章来源:解放牛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0 4:18:21 | 【字体:小 大】 |
全民关注大气PM2.5污染、消费者致信苹果公司要求治理供应链污染、公众要求渤海溢油事故责任方道歉等入选2011中国公众参与环保十大事件。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今在北京发布年度环境绿皮书,来自公众的行动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公众监督也成为推动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绿皮书主编、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教授认为,通过进一步依法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改变制定经济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基本上处在“事后被动参与”的初级状态,是推动强“源头治理”环境管理的必由之路。
到今年,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实施近四年。绿皮书研究发现,我国113个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水平总体上持续提升。2009年,环境保护部收到申请公开政府信息72件,2010年为226件,数量同比增长205%。这反映了公众申请环境信息的意识正在增强,对环境知情权的认知正在提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收到的信息公开申请件数也快速上升。但地区差异非常明显,以2010年数据为例,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共110件,占全国的56.1%,有的省区竟然连续三年没有一件政府环境信息申请。中国环境信息公开东高西低的整体状态未改变,且差距继续扩大。
绿皮书认为,环保部门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得最好的部门之一。随着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要求的提高,将来考察环保部门信息公开水平的更多是对政府环境信息的内容是否准确、完整、及时、易懂、友好来评定。民间环保组织将发展到使用环境信息为主,信息公开最终应该转化为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绿皮书提到,缺少企业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是中国环境信息公开中一个短板。因为现有立法仅仅给超标或超总量且被环保部门公布了名字的企业施加强制公开环境信息的义务,公开信息的范围极为有限。但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企业重新认识自己的环境责任,仅在2011一年中,就有218家企业对其污染问题及整改情况做出了说明。国际经验表明,环境信息公开可以压力企业自主减排。绿皮书认为,强制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应该有较大突破,继续扩大环境信息公开,将有力地促进节能减排甚至是经济转型。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