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治理正走向生态恢复之路
5月6日,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云南省政府“十二五”滇池治理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是滇池治理力度最大、投入最多、成效最明显的五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滇池水质快速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滇池湖体局部水域、主要入湖河道水体景观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流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滇池已经从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态恢复湖泊转变。
滇池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围湖造田,城市工业、人口快速发展等原因,滇池成为中国目前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三湖”之一,水质多为地表水的劣五类。
2005年,云南省在总结过去滇池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后,提出了开展“环湖截污交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治理、入湖河道整治及底泥疏浚、外流域调水补给”的系统治理思路。
“十一五”是云南滇池治理力度最大,投入最多,成效最突出的五年。五年实际完成投资171.77亿元,是“十五”完成投资的7.7倍,是“九五”、“十五”总投资的3.6倍,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报告中的65个项目都已全面开工实施。
秦光荣说,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滇池治理已经取得了走向生态恢复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建立了中国第一支环保公安队伍;建立了入湖河流治理保洁的“河长制”河长由市、区、县一把手担任,并进行问责;起动了环保执法联动机制,使滇池治理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良性机制中。
秦光荣强调,“十二五”是滇池治理的攻坚期和关键期,各级各部门要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大气魄,坚定不移地推动滇池水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参加会议的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代表昆明市保证:“十二五”滇池治理的目标时,湖泊总体水质稳定五类,力争达到四类,入湖河道水质力争达到三类,各种综合指标体系达到相应要求,2015年力争从国家“三湖三河”重点治污名单中解脱。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