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恢复生态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讲生态就要讲自然力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讲生态就要讲自然力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居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3

  “讲生态”,如今可谓时髦之极。但,“生态”并不是一个时尚词汇,“讲生态”也不是一种流行形式。“生态”是科学,是系统,是自然界生生息息的互为因果和内在奥秘。所以“讲生态”就要讲科学,讲原理,讲自然规律,尤其要讲“自然力”。  

  何谓“自然力”?简单的解释,即自然生态中客观存在的互为作用力。它与人类的社会作用力是相对应的。有两个具体的实例可以为“自然力”给出更为明确的解释。  

  其一:朝鲜战争结束后,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三八线”,也形成了沿线两侧一个总面积近一千平方公里的非军事区。几十年来,这里基本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水清澈,森林茂密,物种繁多,一度认为在朝鲜半岛已经灭绝的动物,如金钱豹、丹顶鹤,包括东北虎等,居然都有出现。有关专家由此认为,自然界的物种在没有人类干扰下可以有着更为自由的发展,自然本身的生态恢复能力要大大超过人类所谓的生态建设水平。  

  其二: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所谓“生物圈二号”实质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有8位科学家参加了这个实验,本来预期他们将与世隔绝两年,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 但仅仅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就严重失衡。最后除适应力最强的白蚁、蟑螂和藤本植物外,其它的较为高等的动植物基本死绝,8位科学家只能紧急撤出。举世关注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以失败告终。事后科学家们给出了实验的总结评价:“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具备地球基本功能、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这两个例子当然不是孤例,类似的现象还有许多。它们不但明明白白的告知了什么是“自然力”,也直截了当的宣告了人类对“自然力”的无知与无奈!遗憾的是,我们前脚还没走出“人定胜天”的“误区”,后脚却又自以为是的踏进了“生态建设”的“盲区”。以为种了点树就是“生态”,见了点水就是“生态”,加了点科学概念、用了点科学原理,一切的一切于是就都“生态”了起来。殊不知离开了“自然力”,这样的“生态”往往都只是标签而已。  

  水质的普遍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江河湖海由于污染源的影响,且不去说它。但为什么我们周边一些没有污染源的河流、池塘,包括公园的水池、小区的水景,甚至是家里的金鱼池,怎么也十有八九的会出现变色变味的现象?甚至用换水的方法,用过滤的方法,往往也收效甚微。其实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这类水环境的生态体系的紊乱或缺失。水泥砖石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硬化的河床、湖底,不只是断送了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重要的是割裂了我们目前或许还不甚了解的水与土壤的奥妙关系。一个野外环境下由地表水积聚而成的水坑,自然而然就会有草有虫有鱼生机勃勃、清澈见底,而一个我们精心建造的景观水池,弄不好就可能水臭鱼死。自然的奥秘确实远不是人类所认识的那么简单。太湖蓝藻爆发以后,各路专家的治理方案纷纷出台,而撤消围网、船菜上岸等生态恢复性项目得以首先列入操作议程,实在是可庆可贺!因为在自然生态范畴,以人类目前的水平而言,“恢复”才是硬道理!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城市绿化开始走上了西洋化的路子,大面积的草坪、几何型的色块、密植的乔木林,表面看来,确实亮丽规整、色泽鲜艳,但引发或掩盖的问题也不少。一是维护成本大,二是虫害爆发率高,三是生物多样性受损,实质则是扰乱了特定环境中的自然生态及其自然力的平衡。西洋绿化与本土绿化不仅仅在于植物种类的不同,更在于种植方式的不同。乡土植物的不同品种及生命力是其环境适应和进化的结果,树不能长的地方草能长,草不能长的地方藤能爬,所谓“大树底下不长草”,就乡土环境和植物而言,其实是不准确的。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孳生不同的虫类,不同的虫类引来不同的鸟类,野外环境中的鹅黄嫩绿、莺飞草长,靠的就是乡土植物与环境自然力的互为因果。而大面积的色块绿化,为防止单一虫害的爆发,就必须经常打药,结果当然是“虫儿死光光”。没有虫了,鸟来赶什么?曾有说法把某些区域大好的绿化环境不见鸟雀的原因归之于化工污染或辐射,实在是冤啊枉哉!  

  有人说如今猫是宠物了,吃猫粮为主,所以鼠害依然肆孽。这或许有点道理,但绝不是真正的原因。老鼠依然猖獗的关键在于老鼠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天敌越来越少。而老鼠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与城市绿化环境的越来越好居然有所关联。特别是星罗棋布的游园绿地和市民公园,有树有水,有石有洞,觅食区(居民区)又近在咫尺,于老鼠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而言,真的似天堂一般。而对于老鼠的天敌——蛇、黄鼠狼、鹰鹫等,这样的绿地和游园几乎就无法生存,当然也就踪影全无。现代城市中被道路和建筑隔断的许多郁郁葱葱的绿化场所,其实都只是一个个绿色的“孤岛”。在这样的“孤岛”中可以生存繁殖的生物种类极为单一,根本不符合自然生态的“自然力”和“生物链”法则,结果小则鼠害肆孽,大则物种消亡。因此,所谓生态城市的建设,其实远不只是绿树成荫、花花草草那么简单,必须有系统的生态关系和生态法则的支撑与保障。恢复草原生态,有专家说关键要把狼引进来。同样的道理,建设城市生态,也应该在强调城市绿化的同时注重把相关层面的“生物链”建立起来。  

  车越来越多,停车越来越难。特别是在夏天,炎炎烈日的直射足以把汽车晒爆,要找一个不被爆晒的车位,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习惯于把停车场建得和操场广场一般,成条成块,整体感特强,即使是单位的停车场,往往也都是平展展的好一片场所。地面通常都是标准的道路铺装,混凝土或者是道板硬化。即使有的用上了草坪砖,往往也都是在半硬化基础上的点缀,草长得所以就不死不活。这样的停车场在春秋两季倒也无妨,但在三伏酷暑和数九寒天,问题就大了。夏天的烈日通过硬化地面的反射足以提升五到十度的局部高温,而冬天的寒冷在这样空旷的场所同样是凛冽有加。所以这样的停车场看上去很气派,却同样有违自然规律。一个个停车场,实际成了一块块城市生态的“牛皮癣”!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不外乎采用分散场地、透气路面、车位绿化等方法,借助于气候的自然力,使停车场成为一个冬暖夏凉的区域生态场所。  

  讲“生态”可以侧重于概念认识,即可以“务虚”;而讲“自然力”,则必然注重于原理研究,即必须“务实”。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或许才是我们真正了解和认识自然生态奥秘的路径所在。  

 

文章录入:juyi3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注我们的生态:荒漠攻守
    关注我们的生态:森林枯荣
    积极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
    维护人口生态共建“幸福社会
    赵学敏:钟情绿色中国的美丽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技术创
    “文明”与“生态”
    当生态成为一种文明
    城市绿化新选择:让本地种回
    宁夏生态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