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传播历史、现状及对策
二. 环保传播的历史
中国的环保传播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3 年由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宣部、广电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中央国家十四个部委共同发起的“中华环保世纪行”以来,环保传播在全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声势和规模。
1.萌芽
20世纪70年代初,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之时,“环境”一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环保传播在中国还处于启蒙阶段。中国一批有识之士和环保工作者组织翻译了《只有一个地球》、《寂静的春天》等首批环保启蒙科普读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了环境专业。197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环保刊物《环境保护》创刊,当时郭沫若题写了刊物名称。《环境保护》是国家环保总局主办的权威性、指导性、 科学性和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环保科技刊物,它的创刊标志着中国环保传播事业的萌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片红色浪潮中,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经济建设和政治运动上,大众传媒的环保传播活动就象星星之火。而与此同时,世界范围的环保传播已经蓬勃发展了。
2. 起步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始凸现,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趋于科学。1983 年,中国政府把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给了媒介一个很好的环保空间,使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1980年以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全国各地都组织大规模的环保传播。我国在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数以千万册的各种环境图书。1981年12月31日,中国第一档环保电视栏目《动物世界》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1983年,中国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国家级环境保护专业报——《中国环境报》。同年,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世界环境》创刊。20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一批报刊杂志先后开辟了关于环境保护的专栏。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环保传播的起步阶段,一大批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到环保传播中来。在这一阶段,环保传播的内容是单纯的环境保护 ,局限于“环境卫生”、“废水、废渣、废气”的“三废”治理等工业污染治理,传播内容比较浅显、单一。在传播风格上,以揭露和曝光污染事件、污染现象为主。在传播方式上,主要是单个或少数媒体进行环保传播。
3.蓬勃发展
1992年6月在联合国举办环发大会,中国以这次大会为契机,掀起了一次环保传播的高潮。大会期间,随同中国代表团采访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科技日报》等报社的记者,先后发回数十篇报道。在国内,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国各地媒介积极开辟专栏、专版,各地党政领导同志纷纷发表讲话,11位部长或省市长亲自为《中国环境报》撰文。
1993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互联网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传播工作,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此,环保传播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公民环保意识大幅提高、环保立法的进程得以加快、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全面提升了中国的环保传播。
1997年-1998年,大众传媒“协同作战”进行环保传播,为配合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沿淮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大检查的“零点行动”,中国数十家主流媒体推出了“零点行动”特别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最终促使一大批污染企业关闭。
目前,环境保护已上升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环保传播已渐渐成为媒体传播中的主要内容。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有大量的环境保护节目,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级电视台都纷纷办起了环境栏目和环境节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都有环境新闻的专栏和专版。全国各地的环保电视专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中央电视台的《绿色空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环境聚焦》、山东电视台《家园》、河北电视台《绿色家园》、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北京电视台的《绿色经济》、江苏台《绿色报告》、凤凰台《我们共有一个地球》等等。这些节目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传播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环境保护。这说明了无论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媒体对环保传播都非常重视,都把它作为一个主要内容来报道。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环境保护的电视、广播、图片,以及公益类网站在传播环境文化方面也作出了很大成绩,如目前中国环保领域点击量最大的网站中国环境资源网www.ce65.com等等。
新时期环保传播的内容,由狭隘的小环境走向大环境,由单纯的环境保护走向环境与经济和社会的全局,从原来的“环境卫生”、“废水、废渣、废气”的“三废”治理逐步扩大到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由原来的工业污染治理发展到环境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与法制、环境与科技、环境与文化和社会等乃至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报道风格上,发展到既有对污染的抨击,又有对美好环境的颂扬。在报道方式上,由单个或少数媒体发展到多媒体,由新闻舆论的单兵作战发展到新闻报道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的融合。同时,环保传播中一些重大环境问题、重大环境事件的报道常常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了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从20世纪70年代对环境保护的一无所知到今天环境保护成为大众传媒的热点话题,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环保传播的推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今我国己初步建立起一支拥有相当人数的环保传播队伍,大体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环保传播网络。环保传播的形态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等所有的传媒都成为了环保传播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