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探讨

作者:郑利民 李信 张…    文章来源:中国水利水电市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3

  摘 要:河南水资源短缺,黄河水资源作为河南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是未来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实行地表水、地下水、外来水的综合调配和高效利用,达到供给约束条件下的水量供需平衡,是河南沿黄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河南沿黄地区水资源综合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几个关健问题。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河南 引黄灌区 发展 思路 探讨

  1 河南沿黄地区水资源特性

  河南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受降水的影响,沿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75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豫北、豫东平原粮区地下水超采率近40%,出现总面积9000km2的3个大型漏斗区;横跨豫北近10个县的“濮青南漏斗”面积已达7731 km2,20多年来已超采地下水36.5亿m3,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10m。近年来河南粮食增产,有一部分是靠超采地下水换来的。一些平原农区片面追求“井网化”,机井打得像“蜂窝”,明显是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资源,一旦发生持续性干旱,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就可能出现大量机井报废、粮食减产的局面。

  近年来,河南总体风调雨顺,但在一些短期、区域性旱情中,一些“井灌”区地下水透支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2007年5月,河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安阳市一些农民守着机井浇不了地。一些农民反映,由于出水量小,浇一亩地费用达50元,相当于35kg小麦,不如不浇。由于地表、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已形成濮清南、温孟、商丘、许昌4个沉陷漏斗区。

  黄河是河南最大的过境水资源,其水资源量占全省入境水资源总量的近90%。国务院分配给河南省花园口以下31.3亿m3,建成万亩以上引黄灌区26处,有效灌溉面积1280万亩,补源面积893万亩,是河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一些省份超用黄河水,然而河南省还没有充分利用这部分配额。

  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河南沿黄灌区已连续110多天无有效降雨,近700万亩小麦发生旱情,夏粮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2009年1月份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以来,沿黄涵闸抗旱浇麦用水累计达5.54亿m3。引黄流量、总引水量、抗旱灌溉面积均创30年来同期历史新高。已完成抗旱浇麦面积500万亩次,把利用河南黄河水资源抗旱浇麦的效能和作用发挥到极致。

  2 河南沿黄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河南省自50年代开始引黄以来,黄河水已成为沿黄地区农业的支柱水源,是沿黄地区农业发展的命脉,在全国粮食安全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2.1 引水条件差

  整个河南的黄河河道都属于宽河道,游荡性的黄河使两岸的着流点很不固定,取水引水点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引水必引沙,给灌区渠首及沉沙区带来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特别是淤积在渠道和排水河道里的泥沙,每年引水之前需挖渠清淤,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不能满足灌区对黄河水的及时需要。影响灌区适时引水灌溉。

  2.2 灌溉保证率不高

  黄河是引黄灌区的主要水源,游荡性河道造成农业灌溉高峰期往往引不够水甚至引不到水,严重影响了引黄用水户的积极性,导致用水户的用水需求转移,需求减弱。受此影响,一些原有的配水渠系因长期不用而逐渐废弃,制约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的发展。

  2.3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已建工程渠系老化失修,灌溉设施不配套,渠道完好率较低,特别是斗渠以下渠道及建筑物破损缺失,通水不畅,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效益。井灌区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且缺乏补源水源,地下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已经形成地下漏斗。

  2.4 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农业体制改变后水管理体制改革跟不上,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形成工程管理差、群众浇地难、水利工程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灌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使灌区引黄灌溉面积逐年萎缩,停灌地区引黄工程不断损害,若再恢复,要花费大量资金。

  2.5 水价形成机制阻碍整个河南引黄发展

  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致使灌区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灌区效益得不到全面发挥,多数斗渠、农渠坍塌淤积严重,毛渠更是难寻踪影,特别是因欠交水费,致使灌区引水困难,导致对灌区的改造发展再投入不足,部分乡村不得已退出灌区,改为灌溉成本高的井灌方式。

  2.6 战略储备水资源减少,引黄灌溉面积萎缩

  水资源日趋紧张,引黄水量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及时引黄补源等,导致灌溉用水供需矛盾日增,灌溉面积萎缩,严重影响了灌溉面积的稳定与发展。

  沿黄大部分区域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途径似乎只有大量开采地下水,由于缺乏对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长期的无节制、无计划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沿黄降落漏斗面积正在令人担忧地一天天扩大,其中濮阳、郑州已经形成较大面积的降落漏斗。

  3 河南沿黄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河南引黄灌区必须按照以供定需、总量控制原则,确定用水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指标,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合理开源,因地制宜开发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从宏观上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从微观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沿黄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

  3.1 河南沿黄区域的发展已与黄河水资源密不可分

  引黄取水是沿黄灌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针对黄河水配额有限与配额没有充分利用的矛盾,确保水资源配额的充分有效利用,使黄河有限的水资源配额切实发挥其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战略功能。

  3.2 河南引黄灌区水资源管理应以新的治水理念为指导

  通过水资源的综合调配,实现当地水与外来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枯季降水与雨洪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达到供给约束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实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永续支撑, 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4 河南沿黄地区水资源管理对策

  河南引黄灌溉当务之急是稳定引黄灌溉面积,引黄河水补地下水源,形成水资源综合利用格局。采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相互调剂,要根据黄河来水的特点和引黄灌区的实际,在非灌溉季节或降水相对丰沛的时候,引黄河水蓄滞沟渠,回补地下水。当黄河来水量少时,利用机电井进行灌溉,以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

  4.1 确立发展目标,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价值综合利用

  合理调配有限的黄河水资源,本着“科学调度、先急后缓、由远及近、分期供水”的指导思想,确保沿黄地区用水平衡。提高用水效率的内涵性挖潜为主,农业灌溉实现从单纯扩大灌溉面积满足粮食需求,到提高满足效率并相应调整农林供水结构的转变,实现从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到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补偿利用的设施化现代节水农业的转变。要运用各种手段,改善黄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满足河南引黄灌区发展需求,管理行为的重点在于通过对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总量控制。

  4.2 修建引黄配套工程

  实现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扭转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局面,河南省26处引黄灌区,有13处大型灌区被列入国家大灌区节水续建配套规划,近几年先后开展了节水续建配套工作,这13处大型灌区的输水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输水和节水能力得到提高,节水效益和粮食增产效益已见成效。应加大力度,使另外13处中型灌区及早纳入节水续建配套规划和实施中,使地下水位得到控制和恢复。

  4.3 建立联合调蓄机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河南水资源的供给实际上是以动用储备水源来满足基本用水需求的。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即使在加强用水需求管理的条件下,依靠当地现有水源也难以满足用水需求。利用洪水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蓄,是解决地下水过量开采的有效途径。积极利用黄河水, 最大限度滞蓄雨洪水,回补地下水,遏制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恢复地下水生态平衡,改善水环境。

  通过人工和自然回灌, 促进地下水储量的恢复。当地下水资源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适当加大地下水开采,对各水源进行综合调配,维持地下水位在适宜的范围,使水环境得到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4 提高管理水平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引入企业管理竞争机制,对工程管理人员推行责、权、利相结合责任制,推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扶植灌溉服务专业户,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用水主体节约用水,改变水资源管理模式,使水资源管理由以供给管理为主的“开发利用型管理”转向以需求管理为主的“节水效率型管理”。

  4.5 改革水价,建立合理的水价收取体系

  引黄灌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户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对水资源保护也存在不足。同时灌区缺少正常的维修养护经费,不能良性运行。不少大型灌区渠道清淤难以进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效益。针对上述情况,近期应进一步改革水价,尽早实现按成本收取水费。逐步作到“以水养水,自我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用水需求增长速度。

  4.6 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进行水资源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重要保障,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解决河南水资源问题,不仅需要工程的、行政的、技术的措施,更需要政策和法律的保障。需要完善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水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节约用水、不同水源的水价体系、水务投融资等。

  5 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用水结构的变化,要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中不同行业变化的用水需求,利用经济手段引导用水结构调整来主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把有限的水资源配置到合适的区域和行业,即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

  5.1 拓宽黄河水资源利用空间,形成黄河水资源网

  目前黄河引水供水还局限于沿黄地区,没有把黄河引水供水放在全省范围内来考虑。这种思路实际上限制了黄河开发利用的发展空间,把沿黄地区水网与河南省其他地区水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省供水网络。

  5.2 用水需求预测和合理控制问题

  需求是水资源综合调配的另一个基础。虽然以供定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考虑用水户的需求,而正是要统筹各用户的用水需求,通过合理配置有限的可用水量,最终实现供给约束条件下的水量供需平衡。

  合理预测用水需求不是根据历史用水资料简单地预测用户用水量的自然变化,而是在用户历史用水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供求形势,充分考虑节水需求和节水可行性,在对用户用水需求加以有效管理的条件下,对用户合理的用水需求进行预测。必须借鉴用水发展趋势和管理经验,结合实际,通过开展综合资源规划和需求方管理技术,在加强用水需求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用水水平和节水潜力,合理确定不同类型用水户的用水定额,科学预测用水需求。

  5.3 不同水源的开发利用和配水原则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考虑,在现阶段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应充分利用外来水,以补充当地水源之不足对于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地表水包括雨洪水,尽可能减少地下水开采,并通过地下水人工回灌,促进地下水储量的恢复。当地下水资源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应按照经济、合理、效率、公平的原则,对水资源进行综合调配,使各种水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同时又使水环境得到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4 基础设施和技术保障问题

  由于黄河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为此,黄委实施总量控制、统一调度、计划用水、订单供水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大水资源管理调度力度,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用水单位加强计划用水和订单引水的科学性和实时性,及时申请用水指标,以满足用水需求。

  水量的调配需要必要的控制工程作保障。通过在计算机上对多种情景和若干方案的模拟仿真,分析评价各种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案。

  5.5 解决好引黄供水与水费征收的矛盾

  引黄灌区管理部门水费征收难问题如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将严重挫伤其供水积极性,严重影响灌区的正常用水,势必影响有限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找准水费征收难的症结,由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加强水费征收管理力度,有效制止水费的拖交、欠交现象,以此来维护正常的引黄灌溉秩序。

  6 结语

  河南水资源短缺、战略储备水源少是存在的主要水问题。解决水问题, 首先要加强用水需求管理, 变以供给管理为主的“开发利用型管理”为以需求管理为主的“节水效率型管理”, 通过采取工程的、技术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综合措施, 合理配置水资源, 提高用水效率。

  黄河水是河南的主要外来水源,即使在南水北调供水之后,引用黄河水的举足轻重地位也不会降低。妥善处理井渠配套的关系,限制盲目开采地下水;要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家对大中型灌区进行技术改造的机遇,加大引黄灌区技改项目的争取工作,尽快遏制引黄水量和引黄灌溉面积衰减的被动局面,逐步实现水资源采补平衡,永续利用。

  引黄水温适宜农作物生长,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有机物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且具有改良土壤之功效。发展引黄灌溉还可以对地下水进行有效补源,逐步恢复沉陷漏斗区域的水资源采补平衡,改善地下水漏斗状况、增加地表植被、林草覆盖率,遏制和消除土壤沙化,为逐步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园区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简介

  郑利民 1961年11月出生,男,汉族,河南叶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黄河防洪、引黄灌溉、水资源、生态环境研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生活污水作为钢铁工业水源可行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巨大的用水…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