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SOS外来物种大入侵

Eedu.org.cn 作者:刘幸    资讯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6
雀鳝

外表漂亮的巴西龟。gettyimages供图。

  原产于亚马逊河的食人鲳又称食人鱼。gettyimages供图
清道夫

非洲大蜗牛

福寿螺

美国牛蛙。gettyimages供图

埃及塘虱

指甲履螺

食人鲳

  随着人类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生物之间全球化交流也在加速。但动物凭借一己之力就入侵一个新大陆的个案毕竟是少数,纵观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发家史”,人为无知地向大自然放生外来物种、人工养殖的外来物种意外逃逸是造成目前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经济发展、威胁人类健康、破坏了生态环境。

  那么如何防治目前的状况呢?广东省海洋渔业局表示,如巴西龟、清道夫、福寿螺、指甲履螺等外来入侵种生活在水中,不易引起人们重视,但实际上它们已经对珠江水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形成入侵种后极难清理,亦无有效手段控制它们的蔓延。“因此唯有以防为主,只有人们认清外来入侵物种对于环境的危害性,并禁止向自然界放生这些危险的外来生物,人工引种养殖要有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和有效的防逃逸措施,方能有效控制情况的恶化。”华师大赵俊老师表示。

  策划/赵洁撰文/刘幸

  本文感谢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水生生物调查团队、广东省海洋渔业局提供图片(除注明外)

  感谢华师大赵俊老师、广东省海洋渔业局提供支持

  雀鳝

  来自北美

  侏罗纪

  “十几年前,雀鳝作为观赏鱼类进入中国,三年前就听说野外有发现,但一直没有找到,去年5月底,在广州野外调查的时候,我们终于拍到了雀鳝确凿的图片,证实雀鳝这种来自北美的‘杀手’已经在珠江流域安家落户了。”走进华南师范大学的生命科学院,负责珠江流域水生生物调查的赵俊老师忧心地告诉记者:“不过我们野外发现的雀鳝数量不多,暂时无法定论其在珠江流域是否已经形成种群。”

  赵俊告诉记者,雀鳝的祖籍地是北美洲的五大湖区,它体长40~50厘米,长筒形,但在野外最大的可达3米。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被菱形的硬鳞平铺覆盖,鳞质甚硬,称为骨鳞,仿佛披着“战甲”一般;嘴巴则如鳄鱼,吻部较长,且牙齿发达锋利,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会攻击它所遇见的所有鱼类。

  有意思的是,雀鳝捕食时,会一动不动地装死,直到猎物靠近它时才发起致命的一击,然后围着被咬死的鱼转一至两圈后再将其吃掉。北美的渔民都将其视为不祥之物,因为在它生存的地方很少有其他鱼类存在。

  雀鳝虽恶,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据介绍,雀鳝和弓鳍鱼有近缘关系,是从古代就生存下来的鱼类,欧洲曾发现其1.2亿年前的化石,跟始祖鸟的化石同期,因此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野外观察发现,雀鳝能以鳔呼吸,鳔与食道相通,在缺氧环境中,它能把空气吞到鳔中呼吸,所以能在陆地上短时间生存。

  专家根据化石推算,雀鳝在地球上繁盛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生活在一亿五千万年前。但令人意外的是,如此漫长的时间,雀鳝的繁殖能力却不算很强,不过其幼鱼成活率颇高,原来雀鳝卵有剧毒,人类或其他热血动物不慎食用将导致死亡,这也是该鱼种能保留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巴西龟

  请不要再放生

  放生是我国传统民俗,信佛的群众每到农历十五就到江河湖海中放归水生生物,近年来一种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成为人们放生的宠儿。但令人大为意外的是,如此善举却给珠江流域带来了灾难。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三年多的野外调查发现,巴西龟凭借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在水体环境中占据很重要的生态位,“在珠江中,我们很容易就抓到巴西龟,只是我们目前尚不能判断野外如此多的巴西龟是人为无知放归的结果,还是巴西龟繁殖能力强的产物。”赵俊说。

  “很明显的是,请大家以后千万别再放生巴西龟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巴西龟的头、颈、四肢、尾均布满黄绿镶嵌粗细不匀的条纹、头顶部两侧有两条红色粗条纹。眼部的角膜为绿色,中央有一黑点。吻钝。背甲、腹甲每块盾片中央有黄绿镶嵌且不规则的斑点,每只龟的图案均不同。有的在肋盾上有黄色条纹,眼后具明显的黄色斑块。雌性及幼体背甲下缘和腹甲为黄色,每个缘盾的后部有暗灰色的环形斑。雄性成体多呈灰黑色,眼后黄色斑显著缩小。

  如此美丽的外表,让巴西龟最先作为宠物进入我国,目前不少花鸟鱼虫市场仍然可见巴西龟的身影。赵俊说,巴西龟走进自然水体就变成魔鬼。研究发现,巴西龟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易存活,一旦放生野外,就大量掠食其他生物资源,使其他种类遭到毁灭性破坏。它一旦入侵水体,不但不会自动消失,反而会大肆繁殖和扩散,清除和消灭非常困难。如今巴西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同时它还是疾病传播的媒介。

  水中篇

  它们中有的在故乡是公认的“乖仔”,深受当地人喜爱;它们也可能拥有天使般可爱的外表,让人一见钟情养为宠物……但是在异国他乡的公共环境中,它们往往作奸犯科,致使生灵涂炭环境遭难。

  它们,是一群“入侵”广东的外来水生生物。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海洋渔业局和华南师范大学了解到,历时数年的野外调查发现,在广东省禁止或限制放生的8种主要外来水生物种的基础上,华师大的科考团队去年首次在广州发现一个来自北美洲的“悍客”——雀鳝。专家说,这些生物生活在水中,不易引起人们重视,但实际上它们已经对我省珠江水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这些入侵物种极难清理,亦无有效手段控制它们的蔓延,因此市民有必要认清它们的凶恶面目,并自觉拒绝向大自然放生“入侵者”。

  清道夫

  无所不摧的破坏王

  清道夫祖籍拉丁美洲,属鲇鱼科,又叫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琵琶鼠鱼。鱼如其名,清道夫其貌不扬,全身被盾鳞,体表粗糙。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其赖以生存的就是其发达如吸盘的口唇。

  清道夫是杂食鱼类,生存能力很强,其强大的口唇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甚至此鱼能专门吃水底的垃圾,因此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调查发现,清道夫肆虐珠江成灾,目前在江河中没有天敌,亦无有效手段控制它的蔓延。清道夫已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有害物种。赵俊说,“不过清道夫的味道还不错,在广州调查的时候,不少人还吃过清道夫。不过得小心有机污染,毕竟其是吃污水长大的。”

  非洲大蜗牛食农狂兽

  非洲大蜗牛又名褐云玛瑙螺,原产非洲东西部,其贝壳大型,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有石灰质稍厚外壳,是我国最大的一种蜗牛,具6~8个螺层,各螺层增长缓慢,螺旋部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其高为壳高的3/4左右;壳顶尖,缝合线深;壳面底色为黄色至深黄色,具焦褐色雾状花纹,胚壳呈玉白色,其余螺层具断续的棕色条纹,生长线粗而明显,壳内蓝白色或浅紫色,体螺层上的螺纹不明显,中部各螺层的螺纹与生长线交错;壳口卵圆形,口缘完整简单,外唇薄且锋利,易碎;内唇贴覆在体螺层上,形成“S”形蓝白色胼胝部;轴缘外折;无脐孔,足部肌肉发达,背面暗棕黑色,黏液无色。卵圆形,白色。

  据介绍,非洲大蜗牛二十世纪20年代末在福建厦门发现,后被作为美味食物已扩散到我国香港、台湾、海南、广西等地。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人类将其作为美味的同时,非洲大蜗牛却将人类的农作物作为美味,它咬断各种农作物的幼芽、嫩枝叶、树茎表皮,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非洲大蜗牛同时也是寄生虫、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人们在吃这个美味的时候,千万得煮熟。

  福寿螺疯狂的报复者

  市民耳熟能详的福寿螺祖籍南美洲。福寿螺1981年引入我国,1984年前后作为高蛋白食物和特种经济动物广为饲养。后因口味不佳,市场不好,被大量遗弃或逃逸。

  令人意外的是,福寿螺被人抛弃之后,很快适应了我国的环境,凭借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食量大且食物种类多的优势,疯狂啃食粗糙的植物和刮食藻类。由于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加上扩散速度快,已对水稻产量造成了很大损失。从1988年始,福寿螺就使广东省37个县250万公顷土地的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作物受到巨大损失。

  据介绍,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还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易传染疾病,市民请慎吃福寿螺。

  牛蛙善恶只在一念间

  牛蛙又称为美国牛蛙,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其体形很大,长可达21厘米,后肢粗壮,是一种大型的食用蛙。皮肤较光滑,无背侧褶;雄蛙鼓膜极显著,鸣声非常响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背面多绿色或棕褐色,有的有墨斑点;后肢具横纹。

  1959年,牛蛙作为食物新品种引入我国,其体大肉肥,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蛙类,特别是蛙腿在国际市场很畅销,牛蛙除供人们食用外,蛙皮可制革,加工后的皮革经染色处理,可制精美的皮鞋、手提包及手套等,因此很受国人的欢迎。

  但由于牛蛙的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因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使本地的两栖类和各种昆虫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

  埃及塘虱两栖兵团功与过

  埃及塘虱原产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头部扁平而坚硬,枕骨较宽,体延长形,野外能长到7.5公斤,体表光滑无鳞,上、下颌及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牙齿,形成牙带。触须发达有4对,但眼小,体侧一般呈灰褐色。

  省海洋渔业局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埃及塘虱在广东繁殖成功,迅速在华南、华中推广。它适应能力强,对水质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生长最快的一年可达5公斤以上。它曾作为优良品种推广,养殖高产,对渔业贡献颇多。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埃及塘虱开始逸为野生,其环境适应能力强,好食肉,使珠江鱼类受到很大威胁,对整体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和许多经济品种一样,昨日的经济功臣,近年却沦为了“外来入侵者”。

  野外调查发现,埃及塘虱对本地塘虱的威胁最大,其凭借强大的繁殖能力与大块头疯狂抢夺本地塘虱的生存空间。“目前,埃及塘虱主要分布在珠江的中下游,上游山涧溪流还未见其踪影,因为其体积巨大,需要大的水体才能生存。”赵俊说,在野外,埃及塘虱吃底栖动物为主,特别喜欢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很低,就是臭水沟也能生存,因此分布范围很广,对本土水生物的威胁特别大。

  不过有趣的是,埃及塘虱的胸鳍短而圆,棘特别发达,具有御敌和支撑行动的作用,甚至能像蛇一样爬行。在陆地,埃及塘虱甚至能呼吸,可以生存相当长的时间。一次,赵俊就看见埃及塘虱从一个水体爬行到另外一个水体觅食。抓到之后,一刀砍断埃及塘虱的颈部神经,但12小时过去了,埃及塘虱的头与身体仍在颤动,其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

  指甲履螺

  不请自来

  的麻烦

  指甲履螺属中腹足目、帆螺科,原产中美洲波多黎各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其外壳背面椭圆形或指甲形,成体壳长约25~40mm,身体呈深褐色。与普通螺不同的是,指甲履螺外壳腹面有一块横隔板,板的前缘中央有一处白色小凹痕,具每行7齿的齿舌,为中央齿及1对侧齿、1对内缘侧齿和1对外缘侧齿,各齿外缘有小突起,十分奇特。

  与“有才有色”的其他入侵水生生物不同,指甲履螺为不请自来的麻烦制造者。调查发现,1979年,指甲履螺首次在香港大潭湾及维多利亚港发现,现广东省沿海均有分布。指甲履螺多附着在各种贝类活个体的壳,也附着在水泥柱、铁管上,目前已经归化为本地污损生物的优势种之一,成为码头、网箱养殖场的污损生物。

  食人鲳

  美丽杀戮者

  在广东省明令要消灭的入侵水生生物中,原产于亚马逊河的食人鲳赫然在列。省海洋渔业局告诉记者,这种食人鲳颇为漂亮,腹部为鲜红色。下颚发达有刺,牙齿锐利、三角形、呈锯齿状排列。食人鲳体形很小,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有人通过非法渠道,从境外偷运食人鲳在国内市场出售牟利。

  但美丽的外表下,食人鲳却嗜杀成性。其性情十分凶猛残暴,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其锋利的尖齿,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疯狂地撕咬切割,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吃掉,直到剩下一堆骸骨为止,被南美人称为“水中狼族”。

  专家表示,食人鲳千万不能和其他鱼类共养,这一外来物种如果侵入江河,将对鱼类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我省各地渔政部门已高度重视食人鲳在广东的非法流转,省海洋渔业局表示,自2002年起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已明令禁止养殖、销售,对食人鱼见一条,灭一条。对非法生产、进口、出口水产苗种的,将没收苗种和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