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与日俱增,工业、生活用水将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危及更加严峻,进而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采用果断有力的措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3.1借鉴世界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美国是较早走上依法管水的国家之一,早在1776年就对水资源管理政策开始实施改革,逐渐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主要有八个特点:①重视生态环境用水;②强调改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③由重治理转化为重预防;④强调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水资源管理上的协作;⑤重视水资源数据和情报的利用和分享;⑥重视水资源的教育;⑦强调流域范围内水、空气和生态资源的综合管理;⑧充分体现水的商品价值。法国是非常重视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国家,不但早在1964年就颁布了水法,而且建立起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之一,其具有以下四大特点:①成立流域委员会和水务局;②显明的财政导向原则,即所谓“用水者付费及污染者付费”原则;③一种新的个人与集体共同管理水以及卫生设施的伙伴关系;④税的“公共一致性”使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公平合理。此外,澳大利亚、墨西哥和日本等也相继对各自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水资源政策。
纵观各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至少有以下几点给我们以启示,值得借鉴:①面对市场,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事企”剥离;②拉动经济杠杆,建立节水灌溉经济激励机制;③建立用户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④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逐步使水价包含所有成本,做到成本回收;⑤制定相关法律,促进节水农业发展和水管理机制的转变。⑥运用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现水资源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
3.2实施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随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的发展,世界各国都把农业节水技术提上日程,并取得一些成就。比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间微灌面积增加了73%,达105万平凡千米,占世微灌面积的29.7%,灌溉方式上由地表微灌向地下滴灌发展[7]。但是,由前边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通过对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发展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重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喷、微灌技术;需要着眼于世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开发自动化、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系统,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农业的转化[8]。以色列创造了节水农业的奇迹,其杰出表现告诉我们: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限的水资源会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但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改进,这种约束可以被打破。
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仍将以地面灌水为主要灌溉方式,所以,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推广先进节水技术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有:①加大田间流速以减少渗流;②实行输配水的管道化以减少用土渠输配水的沿程损失;③对现有渠道进行防渗改造以减少渗漏损失;④发展间歇灌溉,以增加灌水流速,减少深层渗漏损失。
此外,通过非粮食农业生产节水建设带动整个农业节水的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单位耕地面积用水量与各种粮食作物种植比重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二者显著负相关,农业用水量的增长更多地来自非粮食作物种植需水的扩张,而不是粮食作物本身。通过对非粮食生产节水工程的投资来带动整个农业生产节水从而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可能是一个比较效益更高、更有效的途径[9]。
3.3积极进行污水回收处理发展灌溉
企业废污水排放量大和再利用效率低下也是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表1可知,到2007年我国工业用水量占全国供水量的24.1%,仅次于农业用水量,居第二位,约为生活用水量的两倍。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污水排放量将会大大增加,这些污废水,经过一定的处理用来作为农田灌溉水源,不仅提供了一个污废水净化的途径,而且可以增加农业用水来源,缓解农业用水被工业、生活用水挤占的状况。因此积极慎重地发展污水灌溉也是解决工农业用水矛盾的战略。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趋尖锐,污水灌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水灌溉面积将会迅速扩大。但是使用污水灌溉必须做好污灌前的预处理工作,严格控制污灌水质标准,否则不但污染农田生态环境,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其功能的下降,而且会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出许多成功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还有综合方法,对污灌实行科学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作物种类,测定土壤pH值、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污染物环境容量;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选择合适的灌水方式,加强污灌的试验研究和跟踪监测;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污灌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3.4适当开展区域水资源调度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不均匀,开展区域水资源调度工程可以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已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北方主要有:引大济秦、引黄济晋、引碧济大连、引黄济青、引黄济冀、引滦入津等工程。南方主要有:云南的引洱济宾、四川的都江堰引水、广西的灵渠、广东的引东江济香港等。这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目前的现实社会当中,解决水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的另外一个主要途径是依靠建设具有蓄水能力的大型龙头水库的水电站蓄水来解决。
以色列在发展灌溉方面采用的措施之一便是兴建北水南调国家输水工程,解决南方资源性缺水问题。借鉴于此,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南方水资源丰富,南北相差悬殊的状况,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水危机问题的主要途径。
3.5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开展虚拟水资源贸易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被称为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10]。生产1吨粮食需要消耗1000吨水,那么进口1吨粮食就相当于进口了1000吨水。进口粮食已经成为进口水资源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各国都利用粮食来平衡其水资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粮食贸易就成了水资源贸易。根据我国国情,立足于粮食基本自给的同时,应该实施虚拟水战略,通过进口我国比较劣势的农产品(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适当进口小麦和大豆等粮食,出口肉类、蔬果和棉花等。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虚拟水净进口,以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此外,加强我国国内各地区的虚拟水贸易也是十分必要,如减少华北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压力,保障我国的水资源和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Sanders D.W, R.N.Roy, A.Kandiah,S.Ge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oil,water and plant nutrition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_Chinese national programme for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_eastern plain.UN_FAO Mission Report.1994.
[2] 李相莉,向道友,韩金超.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发展对策研究.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12(12):1076-1077
[3] 谢东辉.中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时代经贸,2007,5(9):6-8
[4] 李晓青.农业水资源问题与高效利用.甘肃农业,2007,7:59-60
[5] 姜文来,罗其友.农业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农业发展对策研究.农业软科学研究新进展, 2001, (12): 12-15
[6] 范大路.基于水资源短缺的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6):273-277
[7] Thompson T L, Doerge T A.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and fertigation of broccoli [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2,66(1):186~192.
[8] 彭世彰,丁加丽.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4(8):49-60
[9] 马晓河,方松海.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与农业生产.中国农村经济,2006,10:4-19
[10] 马静,汪党献,A.Y.Hoekstra,夏海霞.虚拟水贸易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应用.水科学进展,2006,1(1):102-107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