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产业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产业发展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魏澄荣 研…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5



    三、产业生态化: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与对策

    产业生态化,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综合运用生态经济规律,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利用一切有利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宏观上协调整个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系统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确保系统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微观上通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各种手段,大幅度提高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产业物耗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

    产业生态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实施,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开始在发达国家渐成潮流,从宏观层次的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立法,中观层次区域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到微观层面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管理实践,生态化的概念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这一发展趋势在三次产业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中都有所体现,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等。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生态化的研究和实践较早,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化市场机制。其主要手段有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环境设计、绿色技术开发、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等。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革命,促成了生态与产业成为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绿色化含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形成了广泛的生态产业化现象。以生态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为基本内容的新兴生态产业不断发展,使生态环境和产业领域产生了全方位地渗透与融合,产业生态化现象日渐明显。生态与产业的互动,最终形成生态产业一体化和复合化,传统的三次产业正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化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

    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当前对循环经济概念内涵的理解,大多是在转变或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高度下,将其有效内容缩微落脚到废物利用上,这大大弱化了循环经济的深刻本质与丰富内涵。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系统地构建产业链和采用循环技术来避免或减少废弃物,达到低排放或零排放,以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从而推动经济的低代价增长,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即从经济发展上通过产业结构生态重组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化,创建一种由全新的生产消费方式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以改进提高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生态化功能质态。为此必须加快实施我国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战略。

    1、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高技术产业化等有效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起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要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坚决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调整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已无发展前景的衰退产业及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产业;拓展一批相当规模的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资源消耗低、增加值率较高的法律、咨询、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对那些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效益少的,但属社会公益项目,如废物综合收集利用,大型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等,这些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政府必须用产业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在广大农村地区,要结合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产业基础。

    2、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一定的刚性。因此要优先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科研机构和高校与生态产业相互结合的新机制,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要制定代表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即通过技术扩散,在循环经济中导入新的生产函数。逐步创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含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链接技术的开发力度,并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要重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依靠高新技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摆脱资源危机的困境,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活动的科技化和生态化转向。

    3、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弃物,延长产品使用周期,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要推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以规模经济的形式进行产业组织构建,通过规模经济及企业集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政府要从各种优惠政策方面,如金融、人员培训、税收等方面鼓励企业进入生态工业园,并提倡在园区内建立生态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网络;要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对生态工业园进行系统规划,鼓励园区内资源的梯次流动,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运用先进的生态设计手段,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分析,使物尽其用、循环利用。

    4、构建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对发展生态产业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企业经营者认识水平不高,从深层看则是利益驱动不足。由于现行的资源价格机制扭曲、排污费偏低、环保处罚力度不够以及税收、融资优惠不到位等,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发展生态产业难以获得什么经济效益。要通过政策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用足用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二是以与时俱进精神,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三是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尤其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生态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可借鉴国外建立合作金融制度的思路,政府牵头,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大型企业等共同出资成立地方性的投资协会,通过专家理财为社会上的富余资金寻找投资渠道,参与园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性服务。通过建立这种投资协会,广开资金来源,有可能会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实施与循环经济配套的衰退产业援助政策。当资产专用性较强、沉没成本较大的行业出现整体衰退,单一资源产业地区出现资源枯竭时,单纯依靠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和退出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通过退出援助机制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产业部门,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果断采取限制性产业政策甚至是产业退出政策;在压缩长线产业、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用清洁生产技术全面改造能耗高、污染重传统产业。并设立产业调整援助基金,特别是设立针对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发展基金,援助企业的退出和产业转型,消除产业退出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如松,林顺坤,欧阳志云等.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68

    [2]Exer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Part 2:A non_dimensional analysis of means to reduce resource depletion;Exergy Int. J. 1(4) 2001.234-255

    [3]王如松.《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23.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生态优先与科学发展
    [原创]“三个到位”加强环境
    蒋高明:让生态农业循环起来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低代价发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循环经济规律与降耗减排思路
    推动循环经济深入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创建生态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