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农业 >> 文章正文 | ![]() ![]() |
|
|||||
| |||||
金宝瑜: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问题 | |||||
作者:金宝瑜 文章来源:三农中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2 | |||||
三、农业集体化与工农联盟 集体所有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在讨论中国农业时常常会出现一种说法,那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农民被剥削了。这样的说法没有错。任何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要有积累,有了积累才能够扩大再生产。而在一个落后国家内,工业还没有开始发展因此也就不可能靠工业来积累,因此剩余只有来自农业。对剩余必须来自农业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是一样,但是剩余如何自农业抽取和由谁来负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剩余从农业抽取的方式是除了农业税之外,农村将农产品卖给国家,像农民将生产的粮食、棉花、油类、肉类和蔬果卖给国家,再向国家买工业产品,像农业生产上所需要的工业品和农民生活上所需要的消费品。但是在农工产品的交换价格上不是等价交换。譬如米与手表的比价是100斤米换一只手表,而生产100斤米所需要的工时要比生产一只手表要多。这就是所谓农工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不等价交换中,农民的剩余价值被抽走到工业部门。 但是在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中,工业对农业的剥削在1958年到1978年间越来越减轻。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工农产品交换的价格中对农业越来越有利,比例的指数从1957年的130.4升到1978年的188.8。另外在国家的税收上从农业来的比例减少,在支出上对农业的支出增加。另外重要的是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占投资总比例增加。国家的投资多用在大型的农田灌溉系统的修建,这样的大的费用人民公社无法承担。另外国家投资到农需工业(像农机、化肥等工业)在重工业总投资的比例在这期间也从3% 增加到11.1%。而结果是从表二中看到的中国的农业在人民公社时期大幅的提高了各项现代化的指标。 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显示了在农业集体化中的政策奠定了工农联盟的物质基础。在中国革命时,中国工业发展落后因此工人的数目和力量很小。所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的策略就是「工农联盟」。「工农联盟」就是在工人领导下与农民结成联盟。这样团结绝大多数中国劳动人民的策略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中国共产党还是坚持工农联盟,因此除了农业集体化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有利于农村的建设外,只有农业集体化才有可能施行「工农联盟」。在「工农联盟」下才有力量同资产阶级斗争,来争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胜利。人民公社解散后,「工农联盟」也就不存在了。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环保型国家发展畅想稿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安全及其生态管理对 要重视入侵种对农业的危害 环保市场与环保产业发展 农业四维污染治理:该出手“ 《瞭望》:坚持走文明发展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 贺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