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农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金宝瑜: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问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金宝瑜: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问题
作者:金宝瑜    文章来源:三农中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2

 

四、邓小平农村改革与农民公社解体

  在詹澈的报告中他对人民公社的解体原因说成是农民累了,上面已经提过农民没有理由到了70年代底就特别累。詹澈还说农民不满来自他们存不下钱,农民存不了钱是事实,但是农民存钱的事还得作进一步探讨和解释。

  在人民公社下,积累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上面说过在人民公社下,社员能分到的现金非常有限,但是他们需要用现金的地方也非常有限。除了一些生活上的消费品外,就是孩子上学要买书和文具一类的开销。另外,对农民最重要的就是能盖新房给儿子娶媳妇。在改革前农民盖房子只需要买建材,工不需要钱,都是各家彼此帮忙来盖房。有点像美国早年开拓者的小区,盖房子也是靠彼此之间互相帮忙。

  重要的是在人民公社下,权变不了钱。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和公社的干部都有大笔钱出出入入,特别是一些富有的大队和公社,到了60年代后工业发展起来了以后,每年收入、支出和盈余的数目都是相当庞大的,但是这些钱都归公家所有,不是私人的。除了权不能变成钱之外,还有钱不能生钱,换句话来说就是有了钱没有管道可以把钱投到什么地方去赚钱。因此对一些能力强的、有野心的人来说,他们会不满人民公社的这种按劳取酬,富了集体但富不了各人的分配制度。对大多数的农民来说他们不存在着这样的不满,但是在人民公社下,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仍然是小规模的,因此农民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农思想。但是绝对不能说在农民有了二十年的合作经验后,他们的小农思想完全没有改变。

  邓小平的改革从「三自一包」开始,在此同时他将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在1979年时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0%,在这之上超额部分再加50%,此后粮食收购价格又提高了好几次。这样的作法是以利诱来获得农民对改革的支持。但是只有几年的功夫,农民生产所需要的化肥、杀虫剂、种子和农机等的价格快速的上涨,相对之下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除此之外,国家大量减少了对农需工业的投资,也减少对农业的各种投资。在中国经济向资本主义过渡中,私有化的资本投到收益高的工业、商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就是不投到农业。资本家跟当初的地主一样,私人资本对投向农业是没有积极性的。

  在改革初期个人除了承包土地外,个人也承包了以前的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1985年时乡镇企业发展的非常好,承包的人(都是跟村或乡有特殊关系的)都发了财,农村出现了万元户,开始了大规模的原始积累,农村走向两极分化。

五、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农村与农民

  这里无法对农业改革作更进一步分析,下面所提到的只是一些报导的现象。在陆学艺所著的《「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这本书中,作者对改革之后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数据提供了一些惊人的数据可供我们参考,他说(5-6页)(注八):

  农业形势的严峻表现在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

  一是耕地逐年减少,1981-1985年每年平均减少700多万亩,1986年减少900多万亩,1987年统计只减少299万亩,实际上减少800万亩。1987 年人均土地只有1.5亩了,全国有9个省人均耕地不到1亩。

  二是土壤肥力减退,有机质含量减少。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黑土带,有机含量是7%-8%,由于森林过伐等原因,现已降到5%-6%,关内大部份地区的有机含量只有1%-2%。1976年全国绿肥面积有1.5亿亩。1987年只有6218万亩,减少了60%,平均每年减少绿肥722万亩,这也是有机含量减少的一个原因。

  三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效灌溉面积一年年在减少。1980年以后就没有修建大的水库,已有的水利设施日益老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六.五」计划以前我国每年新增800-1000万亩灌溉面积,1980年以后不仅没有新增,反而是年年减少。统计资料说1986年比1980年减少1000多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实际上远远不止此数。全国现在约有3亿亩农田因缺水而长年受旱。

  四是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原有的农机具普遍老化、不配套,全国机耕面积1986年比1980年减少6800亩,减少11.1%。使耕种普遍变浅导致病虫害增多和农作物不能很好生长。

  五是农业的生态环境变坏,由于乱砍滥伐,伐育失调,全国森林面积减少1亿多亩,黑龙江40个林业局,已有8个无林可伐,还有22个局只能再伐十年。??草原每年退化2000 万亩,近30年,累积退化约10亿亩。占可利用草场的1/3,而且这种退化的速度还在加快。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正在扩大,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是16亿吨,近几年由于长江上游森林急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流入黄海的泥沙约为5亿吨,约为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密西西比河三条大河输沙量的总和。还有一个严重问题是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的土地每年以1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在扩大。??

  陆学艺所提供的这些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摧毁和破坏的资料是非常惊人的,根据他的资料这些农业发展的恶化都开始于1979年农业改革之后,而且照这些资料看来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越来越不乐观。从另一方面来看,像第三点的农田的灌溉面积,作者说:「『六.五』计划以前我国每年新增800-1000万亩灌溉面积,1980年以后不仅没有新增,反而是年年减少。」也就是说在改革之前农田的灌溉面积在增加,改革之后才减少。另外,他所讲的第四点有关农机老化的问题也是改革之后才发生的,那些老化了的农机是改革之前农村所拥有的农机,留到现今当然就老化了。在现今对农业问题的讨论中,对社会主义时期农业的发展很少分析,这当然与中国官方所允许的讨论范围有关。如果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地谈人民公社的成绩和分析这些成绩的原因,就必须要对过去二十几年的农业改革提出不仅是表面的批评,而是要提出根本的挑战,那就犯大忌了。

  中国农业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是农业无法发展的原因,这些生产条件在改革后的二十多年后倒退了几十年。怪不得农民之间流传着这句顺口溜:「辛辛苦苦三十年,一个晚上回到解放前。」农业不能发展,农村的工业也在90年代连续的破产,

  农田基本建设也都停止了。在恶劣的生产条件使得农民种田困难,再加上所有以前的福利,像医疗和五保户的保障都没有了。再加上自然灾害的袭击农民失去了抵御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年轻的人只有离家背井到城市去打工了,这就是今天中国1亿农民工的命运。更有甚者,在农民生活日益困难时,农村的官僚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向农民抽各种苛捐杂税。农民要反抗,他们就对农民作出像《中国农民调查报告》中所写的残暴恶行。

  陈桂棣与春桃揭露了安徽农村中许多不为人知的丑恶,这是他们的贡献。但是根据这一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作者所提出的解决农村问题的建议——即将农业进一步市场化和作一些税制上的改革,却是完全无法解决三农问题的。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问题是个很大的题目,在这篇短文(以《批判与再造》的标准来说已经是长文了)没有办法可以谈清楚,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只能一笔带过。我认为有必要写一本书将中国农业的发展作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因为中国的经验可以适用于其它发展落后的国家。对世界大多数对日出而作终年辛劳的农民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来都不是,而且将来也不可能是一条可行之路。◎

表一集体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1957 与1978

                                       1957               1978

农业投资占国家投资百分比             7.8 (a)            12.5 (b)

投资在农需工业占重工业投资百分比          3.0 (a)            11.1 (b)

农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百分比               9.6              2.5

国家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百分比               7.4 (a)            12.6 (c)

农业相对工业的交换比例指数(1950=100) 130.4              188.8

a:1963-1957, b:1976-1978,c:1976-1977

资料来源:Nicholas R. Lardy, Agriculture in China's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30-131;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a, 1983, 445-447

表二 中国农业现代化指标

                            1952          1957          1965          1979

农机耕重面积占总耕种面积(%)  0.1       2.4       15.0          42.4

灌溉农田占总耕种面积(%)         18.5          24.4          31.9          45.2

机器灌溉占总灌溉面积(%)         1.6       4.4       24.5          56.3

每公顷使用化肥量(公斤)  0.7       3.3       18.7          109.2

农村小型水力发电站       98        544                       83,244

发电能量1,000千瓦(KW)     `    8         20                   276.3

农业机械马力(10,000 hp) 25        165           1,494         18,191

大中型拖拉机(1,000)        1.3       14.7          72.6          666.8

手扶拖拉机(1,000)                                  4         1,671

灌溉排水马达(10,000 hp) 12.8          56.4          907.4         7,122.1

联合收割机                     264            1,789         6,704         23,026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a, 1983, pp.186,197; 1981 中国统计年鉴, VI, p.13

注一:见苏新所著:「土地改革后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两条路线斗争。」经济研究,1965 年第7期,24页。

注二:同上。

注三:富农和上中农是指自己的土地过大,必须要租一部分出去或雇农工来替他耕种。贫农与下中农的土地过小得租土地或出劳动力替别人耕种。中农所有的土地可供自家的劳动力耕种。

注四:每个农户有一小块自留地供农民自己种菜和养猪及家禽。

注五:「农业学大寨」是跟「工业学大庆」相配合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运动。

注六:譬如时间可以从9年缩短到3年。在Wiens的这篇报导中还包括了更多的中国在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研发的卓越的成就。

注七:生产队中每一成员都得到口粮的分配。口粮分配的多少是根据个人的年龄和劳动量及劳动强度。

注八:陆学艺的这些数据在其它参考书中有相同的报导。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环保型国家发展畅想稿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安全及其生态管理对
    要重视入侵种对农业的危害
    环保市场与环保产业发展
    农业四维污染治理:该出手“
    《瞭望》:坚持走文明发展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
    贺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