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作者:刘福森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5

  生态意识的启蒙: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它为生态文明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然而,仅仅依靠“制度”这种社会公共权力的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把保护环境变成人民大众的自觉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才会进入更高的层次。因此,除了进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有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形成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这一点主要涉及到的是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问题。

  一种新文明的出现,总要伴随着一次文化的启蒙才能逐渐成熟起来。西方史学家通常把18世纪,特别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前的那些岁月叫做启蒙时代。这次启蒙开启了西方现代文明(即工业文明),因而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工业文明的启蒙。它形成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观念,也形成了西方主体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念和鄙视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掠夺自然的西方现代发展观。这种哲学、发展观应当为当今世界发生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承担思想上的责任。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根本变革。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启蒙运动”。

  人类的“第一次启蒙”使人重新确立了主体性,而人类的“第二次启蒙”则要使人认识到,只有规范和约束主体性,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超出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掌控,生态系统才能保持稳定平衡,人类才能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倡导的: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哲学与社会发展观研究”〔立项批准号:10BZX082〕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页  [1] [2] [3]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作者: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刘福森  只有减少人类…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