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生态发展激励机制

作者:郑志国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7

  我省提出建立生态发展激励机制,是一个创举,对促进珠三角、东西北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目前需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立科学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业绩评价体系;二是制定地方法规明确生态激励途径和方式,;三是制定合理的激励和补偿标准,对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足够的激励。

  郑志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构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大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一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应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但是还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力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实践表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广东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也是生态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理应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汪洋书记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高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走生态立省之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建立生态发展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我省“十二五”规划和其他相关文件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明确具体的部署,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转型升级中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紧密联系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为特征,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才可能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来看,关键是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从资源一次性、单一性利用为主向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为主转变;三是从主要依靠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向主要依靠各种可再生能源转变;四是从区域经济同构化向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要建立环保倒逼转型机制,完善干部政绩考评办法,将五年规划提出的环保目标分解到各个年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经济与环保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我省提出的四类区域市厅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总体上是科学可行的,应当坚持和完善。可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适当调整环保和经济权重,上调生态发展区的环保比重,相应下调经济比重。分类考核要到县区一级,珠三角到镇一级。

  积极倡导和培养体现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事事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此,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和墙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做好正反典型新闻报道;大中小学校开设生态文明课程或专题教育;抓好企业和社会上的环保活动。在消费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中也要注意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尽可能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消费,克服一些消费品包装过度、浪费资源的现象。

  我省提出建立生态发展激励机制,是一个创举,对促进珠三角、东西北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目前需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立科学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业绩评价体系,由省组织对相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全面评估,作为实行生态发展激励的基本依据;二是制定地方法规明确生态激励途径和方式,由省政府设立生态发展激励基金;三是制定合理的激励和补偿标准,对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足够的激励。确定生态激励力度要全面考虑不同区域的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多种因素,包括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成效、人财物的投入和消耗、机会成本,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目前国家正在建立省际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广东应积极参与全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每年都有多次台风从广东沿海登陆,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应当争取纳入国家生态补偿体系。要协调好我省同珠江水系上游省份的关系,加强与港澳和周边省份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的合作。

  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广东位于亚热带,北部连绵山地、珠江水系河网、沿海沿江形成具有南方特色的生态条件。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注重植树造林,绿化广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广东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前列,而且在地球同一纬度上形成少有的绿洲。这是广东人民对全国乃至世界的生态贡献。但是也要看到,广东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平同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发达国家相比也显得比较落后,一些地方的环境破坏和污染还相当严重,存在不少生态安全隐患。按照省委部署和安排,要实施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下大力气解决灰霾、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认真实施珠江清洁水系、重点水源地保护、沿海沿江重要绿化带、北部连绵山地等重点生态工程,力争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广东山川更加秀美。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生态史:历史的生态学畅想
    楼兰古城的佛塔见证了昔日的辉煌。资料图片罗布泊地区古老的…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