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美丽”梦想,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作者:包松娅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意义深远。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与会的常委和委员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开深入热烈的讨论,横看世界各国,纵观历史未来,各有洞见。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顶层设计和制度考虑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统筹、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走向社会经济文明形态和良性发展模式的理想形式。“既然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必然需要一个国家的顶层设计,制定全面系统性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牛汝极常委所说的“顶层设计”,在本次常委会议上被频繁提及。

  对“顶层设计”的呼唤,其实是对重新考量、梳理和认识现行管理制度、机制体系模式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呼唤。“重点要从生态环境监测、监督、治理、应急处置管理、效益评价等方面设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架构及内容,具体操作方面要有‘破’有‘立’。”龙新民常委所说的“立”,是要成立跨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协调和指导机构,“破”则要打破政府部门绝对主导、单向推动的管理模式,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公众、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换句话说,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而是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生态化。“当前备受诟病的莫过于经济GDP与生态建设的冲突,地方政府官员的升迁并不依靠生态指标,所以根本得不到重视。”李冬玉常委建议,要改变现状,需要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推行生态GDP核算制度,在现行GDP基础上减去环境退化价值和资源消耗价值,加上生态效益。对于漠视生态绩效的官员可以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

  “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林地林权保护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制度设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与会的常委、委员们强调,当前一定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

  在尊重自然规律中保护与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的小组讨论,向来是最热闹和最踊跃的环节。

  “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中,有知法犯法的,也有懵懂无知的。在一股脑的批判中,我们又真的知道多少?”葛剑雄常委的反问,引发他所在讨论组的思考。葛剑雄认为,以往很多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大多在于,人们做了自以为正确,但从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和变化规律角度讲却是根本冲突的事情。

  不少常委、委员提出,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阶段性,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世界众多国家在发展中,都经历了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阶段,并饱尝苦果。包括“GDP”在内的诸多从我们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设置的价值判断和评估体系,更加蒙蔽甚至扭曲了对自然的客观科学的认知。“所以我们要在吸收西方国家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已知规律,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上,把节约放在首位,把保护放在首位,把自然恢复放在首位。”江泽慧委员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工作在资源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第一线,为护一方青山绿水的老百姓感动过,也为满目疮痍的破坏后果痛心过,“保护”是她持之以恒的选择。

  李冬玉常委是自己坚持来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专题组发言的。在她看来,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是原则性问题,理应纳入总体要求。“经济快速增长与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可能是两难选择,但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不再继续恶化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底线,如果两者一定要有所牺牲,必要时可以牺牲一些发展速度。”

  “提高环保准入标准可以成为第一道‘保护网’。”彭雪峰常委是一名职业律师,他的建议更为具体。他认为要在保护中发展,就要严格审批制度,对于不符合环保规划、环境法律法规或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等一律不予审批,剩下的就是执行和监管。

  让生态价值观成为国民共识

  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曾经是我们在发展中忽略生态文明的“理由”。随着原有粗放发展模式的继续,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问题随之而来。现如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几乎在最开始就得到了所有政协委员的高度认同。

  “思想认知和思维方式是一切行为选择和决策方式的根源。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生态型发展观、价值观是需要养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生态文明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做好长期培养转变的准备。”王明方委员表示,一种新的国民价值观的形成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这是绝无可能偷懒逾越的“课程”。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常委来自西藏,当地老百姓对自然素来怀有敬畏之心,山山水水都被称为“神山圣水”。他认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树立,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在一起,更要从娃娃抓起,“不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祖国的河山都不热爱的公民,怎么能称为爱国呢?”

  要逐步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发意识,段敦厚常委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观点与许多常委不谋而合,他进一步补充说,这个过程既需要有培训、教育、宣传和灌输引导,也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和整个环境氛围的浸润。“既需要从基础的早期教育培养入手进行思想文化的重建,也需要从政治的、制度的、市场的角度进行规范、制约和引导。”

  “说白了,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全民教育。因为人人都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者和义务者,也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和改善环境的受益者。只有全民生态理念增强了,人们才能自觉地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己任。”贾治邦常委“人人有责”的言论,似乎给这个话题做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总结。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雄古比鱼在死亡很久后仍能繁殖
     雄古比鱼在死亡很久后仍能繁殖。图片来源:Paul Bentzen 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