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东北 >> 黑龙江 >> 正文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美丽中国梦想

Eedu.org.cn 作者:闫喜凤    资讯来源:黑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2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的理念,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就是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本质关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规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四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经济又反作用于人口、资源、环境。只有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四者的互相协调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形态的更替即社会进步,是“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发展”的有机统一,即人在实践中改造自然、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在实践中改造社会、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再次要遵循“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规律。“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规律是指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相互制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政府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引导作用。政府承担着约束企业行为和奖励环境保护行动参与者的双重功能。公众和企业的参与行为有赖于政府为其设计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调动参与者人数达到监督企业行为的目的。企业是环境保护行动结果的最终决定者。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公众参与就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将环境保护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参与环境保护,同时积极地去影响、督促他人一起来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公众是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同时也起到约束政府行为的作用。公众在参与制定环保新政、推动环保新政实施、监督环保新政运行、评判环保新政效果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生态文明意识包括生态价值意识、生态消费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生态价值意识要求科学的认识生态价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政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生态消费意识要求把人类消费需求的水平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坚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为目标,逐步减少对人类健康生存无益甚至有害的消费。生态伦理意识体现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本性,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为害他人、危害人类的不道德行为。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生态审美意识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是使在现代科学技术解构下“祛魅”的自然重新“返魅”,恢复和彰显自然的美丽与神圣。生态美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理性的思考,更能带给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随着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张,有限国土空间面临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统筹考虑各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发展和布局中承担不同的分工定位,并配套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标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主体功能区”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将国土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城市化地区是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农产品主产区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部分工业品。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要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要加强环境立法,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受到严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治理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加快制度建设。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主要载体。制度问题是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制度缺失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证,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的积极成果。要抓紧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三要健全监管机制,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按照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去将人为分割在各部门的环境管理权能重新统一起来。环保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保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者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

  四要完善政绩考核,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创新干部考核体系,需要提倡考核指标差异化和多元化。差异化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容量总量,制定不同地区的发展目标,再根据不同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评价考核体系,再按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赋予不同的经济政策。多元化就是政绩考评不再单纯以GDP论英雄。在考核中不仅要考虑绿色GDP经济指标,而且要考虑社会、人文、科技等多方面的指标。切不可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全寄托在绿色GDP这一单一指标上。应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