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

作者:姜春云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1

 

第四节  当代全球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问题逐渐从地区性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国际社会和各国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控制技术解决不了日趋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改革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和政策,按照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的要求,控制人口,改变现有生产和技术结构,减少资源消耗,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人类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1980年,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中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报告指出:当代存在的发展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传统发展战略造成的。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全球发展战略,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这一战略思想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强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务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发展指标上与传统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不再把GNP、GDP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人类走向新的繁荣、新的文明的重要指南。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首先要发展。认为停滞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把承认各国的发展权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2)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以生态系统的支撑能力为基础。要使环境与资源的基础长期保持稳定,使经济发展具备可持续性,必须把环境与发展结合起来。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特别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要强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不断增殖,永续利用。

    (3)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代际公平,即当代人享有物质和环境方面的权利,后代人同样也应该享有这方面的权利。当代人在利用环境和资源时,必须考虑到给下一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本,包括环境资本。

    (4)强调建立和推行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应当尽可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少排放废物,特别是少排放有害环境的废气、废水、废渣,实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生态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去代替那种靠高消耗、高投入以及大众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  

(5)强调人类应当珍重自然,爱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对自然生态资源要精心保护、合理开发、持续优化。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生态是一种可以任意盘剥和损坏的对象,而不是把它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基础和生命支持系统的错误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