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在金融危机中创造双赢
摘要:气候变化给中美带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合作机遇, 而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更迫使双方不得不合作, 否则可能“ 双输” 。中国需要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起点, 这就是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转变国际合作的旧观念, 抓住这个史无前例的机会和美国谈判创造出双底的局面, 中国将掌握国际气候变化全球合作和自身持续发展的主动。
一、中美在气候变化合作中可以互补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 中美之间的合作既包括应对气候变化, 也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中国和美国都拒绝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并有所行动, 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就要被搁置一边。如果事态发展至此, 那么这个形势将会变得非常严峻, 所以, 奥巴马当选之后, 美国政府就表示要和中国展开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美国和中国合作的另一个原因是气候变化和新能源开发与恢复经济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需要利用资源、开发资源, 与此同时创造就业机会, 产业结构也有望借这个机会得到调整。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制造业为主, 发展至今, 服务经济的比重需要增加, 知识经济的比重也要增加。在这方面, 中国和美国可以相互帮忙。举一个实例, 现在要恢复美国的经济, 就必须开发一些新的东西, 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清洁技术的开发。这些技术对中国也有意义。在目前经济危机的国际大环境下, 能源变得十分便宜, 煤炭和石油的价格都很低, 加上中国和美国都对本国的能源价格进行补贴, 因此非常难启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就中国来说, 我们在体制层面上要有所调整做得更精, 更细, 并且把它系统化, 把商业价值圈的上链和下链连接起来。美国积累了多年这方面的经验, 其价值连锁圈要更健全一些。在这一点上, 中美可以开展合作。
在所有的合作领域内, 低碳排放是双方共同期待的焦点, 因为低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是双方合作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 中美合作要同时应对两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是经济恢复第二个就是气候变化。两国联合开发项目不仅为中国增加就业机会, 也为美国增加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 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新能源是中美可以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之内有很多的机会。举个例子, 现在中国的太阳能价格低, 这可能是中美两国开展合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美国政府对太阳能行业实行税收减免的政策奖励, 比如说有100%的投入, 其中的35%税都可以退回, 而且它的付费方式很灵活, 银行先行垫付安装太阳能设备的费用, 客户只需分期付款。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 旨在奖励新能源的开发。这个例子说明, 中美在很多领域内都可以合作, 如果双方的优势可以互补, 合作就能开展得比较好。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的电池车。比亚迪公司现在得到了美国的投资, 它生产的电池汽车有望在2011年打入美国市场, 售价不过两三万美金, 美国的汽车行业要依靠类似新产品的注入才能得救。但是美国也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说连锁商、代销商这样的商业网络, 而这种销售链在中国是没有的。中美之间的合作应该是互补的。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 中美之间的合作是两个类型国家之间的合作。一个是比较富强的国家, 虽然现在好像衰落了, 但是还存在较为完备的经济体制。而这种体制, 以及系统性的开发, 在当代中国还比较零散。如果中美两国能够合作,结果将是互利互补的。
二、金触危机之于气候变化合作, 机遇大于挑战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石油短缺, 能源的价格比较高。金融危机爆发后, 经济退化, 能源需求下降、供给上升, 石油和煤炭的价格都降了下来。现在, 由于能源价格低, 新能源的开发就非常困难。美国面临的挑战更大美国需要有一个新的东西作为经济的增长点, 不能开发出新能源就意味着没法恢复经济。美国的企业, 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 美国的汽车非常耗能, 美国占世界总人口5%却几乎用了全球能源的20%。美国必须在节能方面有所突破,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金融市场崩溃后, 美国人手中没有钱, 失业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房地产的价值在缩水、人们普遍对市场的信心不足, 可以说、金融危机实际上还没有见底。这些情况给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尽快重建经济, 增加就业机会, 恢复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美国失业人口每月新增50万, 现在新增失业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400万, 如果不能够很快地恢复经济, 就有可能引发社会不安, 进而导致战争。从这些负面的影响来看, 中美在新能源开发问题上的合作是必要的, 中美需要协力合作促进经济恢复、增加就业机会、重建人民信心。
中美合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中美关系中问题不少, 例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中国社会与美国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友好, 等等。虽然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期待携手合作, 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分歧, 因此, 中美要发展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将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我相信, 虽然金融危机给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但气候问题和经济形势的严峻很可能增加中国和美国合作的机会。
三、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是一个双旅局面
中国人对美国社会的发达程度有一个错误的印象。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主要有两个指标汽车、房子。美国经济富强倚靠的是一个基础结构, 但现在很多地方非常萧条, 没有贷款, 美国人买不起汽车和房子。美国社会钱都没有, 怎么消费?中国对美国的了解可能不够, 不知道美国现在的经济情况竟然如此恶劣。
根据以往的经验, 美国人谈判时不会向我们转让技术, 特别是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技术。我认为, 现在美国为了挽救他们的经济, 会在谈判时作出妥协, 在经济状况十分糟糕的时候, 美国甚至会愿意转让一些和军事有关的技术。否则, 谈判一旦失败, 美国的经济就要崩溃。可以说, 这是中美关系史上最好的合作机会。中国人对美国的形象总是有误解的, 认为美国实力极强, 认为中国和美国谈判中国一定会吃亏。但美国当前经济之恶劣是史无前例的, 比年的大萧条还要严重。当一个国家实力不算强盛时, 它的锐气就没那么凌厉了, 会变得比较谦虚,变得愿意合作。中国应该抓住这个史无前例的机会和美国谈判, 创造出双烹的局面。
中国也有自己的创新, 有自己的优势。特另是近几年来, 创新的东西越来越多, 包括太阳能和电池汽车。与之形成对照的是, 在布什的八年任期内, 美国在这些领域内基本没有发展, 美国的太阳能设备需要在中国组装, 美国的太阳能价格比中国的贵十倍。因此, 中国企业需要分析自己的强势和弱势以及美国企业的强势和弱势, 借用美国的价值圈, 把中国的价值链和美国的价值链结合起来。中美合作有不好的历史经验, 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些不好的经验推广到未来, 毕竟, 世界已经变了。虽然我并不能保证在中美气候变化的合作中谁会获得更多的优势, 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双赢局面, 双方可以借此探讨出以前从未实现的合作。
四、气候变化合作裸要新理念
我们关于国际合作的观念需要变化。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合作机遇, 合作的基点变成了“ 共同生存” 。全球经济衰退和气候变化的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合作, 否则, 就会导致一个“ 双输的结果。双输的最坏局面就是世界大战, 而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就意味着全球毁灭。在共同毁灭面前, 谁的收益多、谁的收益少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理念、外交理念正在经历一个转变。
中美关于气候变化的合作会刺激其他的国家参与进来, 共同商讨如何合作。例如, 中国和印度之间也应该有气候变化合作。中印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说环境都很恶劣, 都处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国内都有较为悬殊的贫富差距, 人口都很庞大, 而且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之和占据了世界人口的近一半。中印两国的技术合作将会带动发达国家参与合作的意愿。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是一个开端, 没有中美合作, 中印合作、美印合作都谈不成, 中美合作还会促进中欧关于气候变化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其他国家, 比如南美的巴西, 也要与之开展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中美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关键的起点, 具有战略意义。其他的国家都在期待中国和美国树立一个好榜样, 中美顺利展开合作会刺激其他国家展开双边谈判甚至多边谈判, 否则, 其他的国家都不会参与进来。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起点, 这就是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本文根据赖华夏访谈录音编辑而成。赖华夏, 本刊实习编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