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主战场在沙区

作者:贾治邦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2

  今年3月19日和4月24日,我国北方又发生了两次特大沙尘暴,影响范围甚广,经济损失惨重,给农林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沙患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土地沙化不仅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且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防沙治沙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势在必行。

  防沙治沙是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

  我国荒漠化面积达到2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5%,涉及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

  没有沙区生态的改善,就难以实现全国生态的改善。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我国沙区生态非常脆弱,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和主战场都在沙区。

  尤其是北方地区沙化严重,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关系着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努力构建以防沙治沙为主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才能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同时,防沙治沙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沙区经济增长一度依靠“三高一低”产业,往往造成水资源枯竭,森林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繁重。只有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加大资源保护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沙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推动沙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我国相继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大批重点治理工程,年均治理沙化土地100多万公顷,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风沙危害逐步减轻,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总体上看,我国沙尘天气呈逐渐递减趋势,危害强度逐步下降。如陕西省榆林市年均扬沙天气由66天减少至24天。

  五项措施推进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沙、科技治沙、综合治沙,开创防沙治沙新局面。

  一是强化植被保护。在沙区严格推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制度,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依法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促进荒漠植被自然修复。

  二是推进工程治理。进一步完善工程布局,加大沙尘源区治理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努力增加沙区植被覆盖度。

  三是优化政策机制。遵循物质利益驱动原则,坚持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穷相结合,优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机制,将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四是严格落实责任。推动防沙治沙单位治理责任制,认真实施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

  五是搞好预警监测。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监测技术和方法,建立完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预警体系,对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进行适时跟踪监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重大沙尘暴监测,逐步提高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切实将沙尘暴危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防沙治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广大沙区群众建设一个美好的绿色家园,在祖国北方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中国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心腹…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