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湿地 >> 文章正文 | ![]() ![]() |
|
|||||
| |||||
湿地保护——我们的责任和考题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5 | |||||
9月13日,北京金源购物中心六层,在刚刚开幕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展上,前国家林业局长,现任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王志宝站在四川若尔盖湿地的展示图前面色凝重。“若尔盖沙化十分严重,已经快没有了。” 四川若尔盖湿地,又被称做草原上散落的珍珠,近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萎缩。“过度放牧引起了草原退化,甚至沙化,这个湿地面积已经由解放初期的30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4万公顷,而且萎缩趋势仍在继续。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王志宝表示。 在《国际湿地公约》中,对于湿地是这样定义的: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沼泽、池塘、水稻田以及沼泽等都属于湿地。 在环保领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做全球三大生态领域。”湿地不仅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水防旱等巨大的生态功能,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又称地球之村。”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卓榕生说。“湿地保护太重要了,如果说森林是大自然的肺,湿地就是大自然的肾脏。” 从4000个湖泊到3个——湖泊湿地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在中央民族大学读硕士的杨树华家住内蒙古额济纳旗,他小时候经常听爷爷描述往昔景色,在爷爷的故事里,黑河边的额济纳旗草木繁茂,牛肥马壮,粮田万顷。而在他的记忆里,却是大面积枯死的胡杨林和干涸的居延海。 “2006年全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我国现存湿地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约40%的湿地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表示。 资料显示,中国现存湿地总面积为3620万公顷,居亚洲首位。面积占国土3.77%,这个数据远低于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6%的平均水平。 专家估计,50年来我国因围垦、改造等各种人为活动,丧失了至少40%以上的各类自然湿地,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滨海湿地。 “历史上与长江相连的湖泊有4000多个,而现在仅有3个湖泊与长江相通。湿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大为降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教授痛心疾首的说。 三江平原,解放初原有湿地530多万公顷,约占三江平原总面积一半。曾是我国沼泽湿地最集中分布的地区。后来伴随人口大幅增长,粮食压力增大,大面积排水造田,无序利用湿地资源,结果三江平原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沿海滩涂,红树林湿地也遭到了破坏,“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滨海湿地总共损失219万公顷。后来又陆续被占用100万公顷,致使我国滩涂一半不复存在。”马建章说。 在湿地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我国湖泊正在呈现沼泽化趋势,这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很多地方湿地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大为减少,濒危物种不断增多,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湿地科学与管理杂志》中,记者看到这样一个数据:我国主要河流超过一半河段水质遭到污染,失去了饮用水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集中的大城市的污染已经沿河流流域扩展,威胁到更多的自然湿地。 三大原因造成湿地数量减少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李青文表示,我国湿地消失和退化的速度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我国湿地面积不断下降的原因何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认为,三大原因造成这一局面的形成,认识不清,权属不清,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认识到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只把其作为荒滩、荒地,对其进行无序利用,即使现行的全国土地分类中,仍然没有把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用地。 赵学敏指出,湿地属于全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党中央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但在局部地区,长期存在权属不清的问题,造成在湿地保护管理上没有形成合力,在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上,追求部门利益起到了消极作用。甚至一些地方打着保护湿地的旗号,大搞破坏湿地、侵占湿地的行为。 我国现行条款虽然有一些与湿地保护相关,但缺乏从湿地的综合功能加以考虑。赵学敏认为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忽视了资源的生态属性和湿地整体的生态功能和自然特性,导致无法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 赵学敏表示,虽然我国土地、水等单项因素都有法律规定,但我国至今没有一部法律充分结合这些单项因素。 全社会都应关注湿地恢复工作 国家林业局等中央相关部门对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在我国湿地恢复和建设的局面比较严峻情况下,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使得湿地资源获得了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发展。林业部门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使得45%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李青文表示,除政府部门逐步完善各项法规外,全社会也应该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 “湿地对生态平衡作用非常大,但是目前公众对于湿地的认识还不够。”李青文表示。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也表示,湿地保护是重要的生态公益事业,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除政府外,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也积极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办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展览,讲座、专题报告等普及保护知识以及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希望公众能理解和支持保护事业,一起促进保护事业开创新的局面。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南沙规划调整考验湿地保护 拯 将转向强化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生态的忧患与媒介的责任 环境责任一个也不能少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 责任到位才能遏制环境违法 中国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初探 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生态责任 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优化的湿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