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面临"肾"衰竭 湿地困境:气候变暖将恶性循环

作者:刘幸 黎旭阳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31

  “地球之肾”

  天然污水处理厂

  与人体的肾一样,湿地承接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凭借植物群落的净化功能,湿地能吸收过量的有机物、有害的重金属等,往下游排放更为健康的水体。广东省政协常委、华师大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徐颂军表示:“湿地生态系统是与人类生存最为密切的生态系统。”

  位于惠州市西端的潼湖湿地曾形象地展现了“地球之肾”的工作原理。潼湖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周边根本无需建污水处理厂,五六个镇的生活污水流进潼湖,迅速被转为干净的水排到下游。黑水鸡、苍鹭、牛背鹭等候鸟慕名而来潼湖过冬。潼湖这个天然污水处理厂,能起到五类水质进去,三类水质出来的处理效果。

  然而徐颂军几年前偕同调查人员再访潼湖时却发现,如今潼湖面积比当初少了60%。周边不少养猪场、烧砖场、养鱼场占据了原属潼湖的“领地”。更严峻的是,周边不少企业集体向潼湖排污。从上游而下,能见到周边乌黑的、冒着白色泡沫的工厂废水滚滚流入潼湖,死去的小鱼翻着白肚皮浮在发黑的水面上,四周弥漫着刺鼻的臭味,令人窒息。据悉,惠州已经出台相关规划并投入巨资,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但这片“地球之肾”的肾功能已经衰竭了。“潼湖海拔较低,遭受污染后,湿地下堆积的淤泥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无法清理,加上面积缩小,而排放的污水增多,想恢复当初的净化功能已经不太可能了”。徐颂军说,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向湿地排放过量的生产生活污染物,特别是人为地侵占湿地,是湿地面临的三大问题。

  链接:湿地——“地球之肾”

  2010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今年全球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类型。

  在地球上,湿地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人称“地球之肺”。而湿地不仅为人类、动物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降解有机物污染、吸收重金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称“地球之肾”。

  湿地消失

  气候变暖将陷入恶性循环

  红树林等湿地的消失,可能进一步促进气候变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上世纪50年代末农业学大寨的时期,普宁的白坑湖湿地一带的农民向湿地要土地,在上面种植了300多公顷水稻,约占湿地面积1/2面积的一半。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水稻不仅不用施肥,而且产量相当高。

  感到好奇的徐颂军着手分析湿地的营养成分。研究发现,湿地中水含有较高的氮、磷、钾等元素,土地很肥沃,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如此,湿地孕育了茂盛的植物。成了地球上固碳(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固定在其他分子中)的主要基地。徐颂军评价湿地时说,湿地是地球上的碳汇中心,湿地占陆地面积的6%,却固定了1/3的碳元素。

  另一方面,湿地中由腐烂的植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的含量较高。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甲烷就是臭名昭著的气候变暖的元凶。不过调查发现,这些元凶都被“困于”湿地下淤泥的罅隙之中,不能逃逸到空气中“为非作歹”。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不少湿地缺少水,导致湿地不再是湿地,泥土罅隙中储藏的温室气体“逃逸”出来,地球变暖的速度将加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古生物研究人员称:鸟类飞行可能始…
         一个生有4个翅膀的恐龙的泡沫塑料模型揭示了它如何在树…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