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战略的实践与启示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战略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乔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7

  河北文明生态村概念形成

  在前面四大部分里,我们已多次提到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这一概念。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和形成、发展是有一个长时间的萌芽、滋养过程。“概念”是思想火花迸发的结晶。而思想与理论又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一个新“概念”由初期的孕育、萌芽、滋养到发展成为中期阶段或是高级阶段繁生出的实践硕果,其中必然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河北广大干部群众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创新的集中体现。

  河北“文明生态村”新概念,孕育着河北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劳动创造的集体智慧。这是一个折射出科学发展观思想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指导和推动广大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小康家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设计出一个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奋斗目标。创建“文明生态村”概念设计出的发展框架、奋斗目标、战略构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着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示范性。“文明生态村”概念的完整解读包含有这样一些基本内容:

  1、创建文明村

  2、创建生态村

  3、创建文明与生态相结合村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对创建“文明生态村”概念是这样“解读的”:

  “我在海南工作的时候就在想,我们能不能把生态建设和文明建设在农村突出出来?生态建设,就是我们的人居环境建设,文明建设就是中央多年来所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我想,把两者结合起来,不就能使得环境被人所改变,而人也在环境的改变中得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吗?我认为,这也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重要措施。”

  文明是个什么概念呢?文明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人与人和谐的问题。生态是什么概念呢?生态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我们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首先要着力改变环境面貌,“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我们希望,至少应该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到2020年,使我们(河北)的农民能够赶上北京现在农民的水平。”

  白克明把河北推行“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内涵又高度概括为“十六”个字: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

  这个“解读”既阐述了“文明”与“生态”的基本定义,又全面地勾勒出构建“文明生态村”的主要内容、目的、以及实施“文明生态村”战略的具体方法、步骤。把“文明建设”思路与“生态建设”思路二者相结合起来放到广阔农村进行战略性的运用、实践、推广,应该说这是一场涉及到农村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灵魂深处的革命”和彻底改变环境面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两个革命”合为“一场战役”,牵扯着河北大地上生活的农村5300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的首要问题。农民不富,中国就不能说富起来。农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得不到提高,甚至连温饱问题、住房、上学、就医等一系列的日常生活事情也解决不了,中国要大发展、大跨越、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社会综合水平就是一种空谈。

  关注“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从精神到物质、文化、教育、科技等诸方面的生活丰富起来,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党和政府多年来始终关心的一件头等大事。农村这个“大分母”分解出许多有待解决的深奥“课题”和疑难“公式”。谁有本事彻底改变城乡距离和差别?谁有本事使农村农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基本相等?谁也不敢说自己有本事能一下子把这两件事情办好。但是,作为政府就必须从长远大计出发解决好和办好这些事情。

  “三农”问题不仅仅只是个“农村、农民、农业”问题,而且影响着与农村远距离的“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的速度问题。信息化、通讯化、道路交通化程度较高的当今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和农村的“时空距离”、“时空差别”、“时空概念”,其实没有多大区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就像一辆老式平板车运行一样,要靠“双轮”同时转动才能前进。城市是一个“轮子”,农村又是一个“轮子”,任何一个“轮子”运转缓慢都会影响到另一个“轮子”运行的速度。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城市发展的速度快是因为投资趋向转移到了城市建设,经营城市是政府和各种经营者发展理念的驱使结果。这种观点说对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发展城市论”的解释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以城市发展的辐射功能带动广大分散的农村加速发展、并在发展中寻找到广大农村切合实际的、比较科学的发展新路子。

  我们认为,河北构建“文明生态村”发展思路,就是河北“城市”和“农村”两个“轮子”同时协调运转的有机结合。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点面”互补的系统工程,而城市建设是一项高度集中的特大工程。千千万万个农村就如同散落在辽阔土地上的一颗一颗珍珠,要一个一个村庄建设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这需要有一个分批分阶段、逐步实现的过程。河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从“文明”与“生态”“四个”字分析,主要是两大部分:

  1、文明部分

  文明部分又包括这样一些基本内容:对农民进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道德文明建设教育。这“三大文明”又概括了思想情操、道德规范、品德修养、纪律法规、情感情绪、理智理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养观等许多意识形态领域和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全部内容。农村“文明”建设所解决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农民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解决好这一部分农民与另一部分农民由利益分配产生的诸多矛盾。建立广阔农村人与人和谐生活的良好秩序机制,使广大农民能够生活在一个没有新产生的“剥削、压迫、歧视、侮辱”现象的幸福环境里,永远成为农村的“主人”,生活得心情畅快,家庭美满,没有精神痛苦和思想包袱。这些议题应都是属于“文明”建设工程之中的一个一个“项目”。对于一个人而言,“文明”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对于一个村庄而言,“文明”是一种村庄的风貌形象;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文明”又是一种社会风尚习气。对人的“文明”建设工程永远没有一个结尾。“文明”与“不文明”两种社会行为的冲突将会长期发生并存在于社会发展各个过程中的历史阶段。因而,党和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初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特别强调一定要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河北省在农村全面推行创建“文明生态村”战略,这是对“三个文明”建设理论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和运用。农村和谐,中国就和谐。“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无疑为农村和谐和整个社会和谐产生深刻的重要影响。

  2、生态部分

  关于河北农村生态建设,其实就是改变和建立农民的居住环境体系。这应属于物质文明建设工程领域。居住环境是一个大概念,物质文明也是一个大概念。河北各地的地理结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差异不等,因而不同地方农民的居住环境、物质文明建设收到的成就也就不可能一样。生态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这两个概念的内涵都是相当容量大的。河北农民在建设物质文明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享有权的最低要求,首先要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吃、住、穿”,这是人类群体中每一个人最起码要求的最低生活标准。去年河北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3171.1元,没有特殊情况和天灾、人祸的前提下,穿衣、吃饭是不存在大问题的。温饱问题、居住问题,对于河北49697个村委会居住的5300万农民来说基本上解决了。这里关键问题是有一个“物质文明”的标准。“物质”与“文明”结合起来,就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有碗饭吃、有件衣穿、有个遮风避寒的洞穴就行了。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评估事物变化程度是否达到规范标准的“衡量器”。所谓物质文明,那就是有一个规定的标准、要求、最低限度来作为“对比物”。否则,就没有物质文明可言。而建设生态概念,又是从另一个视野来看待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生态,用生态学描绘的蓝图和视角来建设农村,以生态达标的规定指数来要求农村发展出现新格局,并且让全体农民过上或享受生态化的生活环境,是河北省决策者对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在农村往上推动的又一个更高台阶。

  河北农村搞生态建设系统工程,包括了这样一些基本要素:

  1、除了农民的住房、穿衣、吃饭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外,对道路、院落、房前屋后空间、厕所等基础设施都有统一的要求标准;

  2、整个村庄的绿化程度、人畜饮水、环保质量、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等都要有较高的要求标准;

  3、村民对享受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社会等公共性福利事业也要有相应的要求标准;

  4、村里的人畜疾病传染预防系统、抵抗各种自然灾害应接预防系统、道路交通安全突发事故预防系统、防止人为造成事件案件系统等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标准。

  河北农村生态建设概念,根据不同区域的农村应有不同的含义和标准。整治和建设“大生态”环境概念,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物质文明建设问题。生态物质化,物质生态化,再把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加进去就形成了“文明生态”的完整理论概念。河北正在创建的“文明生态村”实践活动,是“生态——物质——文明”综合融入构建和谐社会浩大工程的新创造。

  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

  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标准确定和目标明确后,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模式也就逐渐明显化。创建怎样的“文明生态村”,其模式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结构特色还是各显风骚、各有所长?河北在近两年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分别在五个市树立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呈现出不同精神的“文明生态村”典型。迁安市徐流口村的艰苦奋斗精神;邢台县南沟门村的团结奋斗精神;易县燕子村的积极创新精神;曲周县小弟八村的务求实效精神;献县小屯村的不断进取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积极创新,务求实效,不断进取。五个村,五句话,五种含义,五种精神。实际上各个村激发出的宝贵精神就是五种“文明生态村”构建的模式。河北“文明生态村”模式概念不是建筑结构物模型的翻版。其模式特征的真正价值在于折射出来的精神产生的影响。五个不同的农村典型,展现出五种不同类型农村的实际现状、以及在建设文明生态村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方法。

  1、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目前,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给农民本身的身份、社会地位等带来了性质上的变化。虽然,农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个别地方拉大了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分配距离、收入距离,出现了“超富豪型”、“富豪型”、“小康型”、“温饱型”、“贫困型”的“新农民”身份类别(等级),但是,所有这些农民本身的社会地位、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文化知识结构等并没有摆脱农民阶层固定的属性。当然,除一部分已经转移到城市的、连同户籍也迁入城市的“新城市居民”而外,绝大部分农民依然生活在他们祖祖辈辈生息的农村。他们所不同的只是居住的房舍设施有所改变、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享受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社会其它福利事业待遇有所改善。总之,今天的农民富起来了,整个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农村还是农村啊,农民还是农民啊,农村与城市“接轨”也不可能把9亿多农民全部排成长队走入所有的大、中城市,让所有农民的“户籍”档案存放到街道派出所或办事处,与3亿多城市居民在一条街道开商点、办企业。我国农村太大了,农民也太多了。大多数农民必须守护在祖先留下的家园,从实际条件出发,从现有的生存环境出发,从大自然恩赐的储存资源分布情况出发,从政府制定的政策等服务项目提供的平台出发,改变居住生存环境面貌,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村生产力总体水平,缩小与大、中、小城市的差别。所以,河北省在广阔农村搞创建“文明生态村”战略工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变农村面貌和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三个文明”或“四个文明”建设程度,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启示和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村概念的基本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村,塑造我国新时代农民形象,确立农民阶层精神的应有地位,这是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三农”问题解决好,农村和城市两个“社会区域”就会稳定发展。对于河北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特殊、农村人口比例重、又正在实行“一线两厢”战略、“环京津冀都市区域经济圈”战略、“环渤海区域经济带”战略的省份来说,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河北省委、省政府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当成是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广大农民美好家园的一场“伟大革命”。这是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的。解决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人口居住环境分散的农村做起,我们预测将会引发农村概念定义和农民阶层身份属性变化的“革命性换位”。河北把创建“文明生态村”确定为“示范型”、“普及型”、“过渡型”这样三种类型,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按“五个坚持”来进行:

  1、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开展创新工作;

  3、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4、坚持以城带乡、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建活动;

  5、坚持以建为主、建管并重,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活动成果。

  以徐流口村、南沟门村、燕子村、小弟八村、小屯村五个不同特色的“文明生态村”典型来做示范,在全省农村分阶段、分重点、分类别、分梯次而全面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从改变居住环境到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四个方面的工作上“求深化”。树典型,做示范,为的是推动全局,使农村处处都建成“文明生态村”。而“求深化”讲的是质量和标准问题。不能搞形式,不能走过场,不能瞎应付。河北省长季允石讲,“文明生态村”要确保建成一批,巩固一批;建成一村,巩固一村;建成一项、巩固一项。真正做到“三建成”和“三巩固”。“文明生态村”要建设的环境优美,绿树环绕,民风朴实,人际和谐。河北推行创建“文明生态村”战略两年来,到2005年全省1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新增沼气村50万户,新修农村公路1.8公里,9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解决了45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4年增长5%。

  2、新时代农民精神的升华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村是农民的家园。河北农民在创建“文明生态村”实践中产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奋斗精神、积极创新精神、务求实效精神、不断进取精神”这“五种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而取得的伟大实践和探索。农民的社会地位和农民阶层的属性也将会在这场实施“文明生态村”战略的进程中注入全新的内涵。

  目前,河北在实施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战略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出现了“新思想、新创造、新发展、新农村、新农民、新形象、新风尚、新生活”的“八新”景色,正呈现出“农村城镇化、农村园林化、农村信息化、农民工人化、农民知识分子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八化”特色。所有传统定义上的“三农”旧特征和旧概念都会在树“八新”、实现“八化”的过程中而彻底改变。

  能够在广大农民身上寻找到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先进思想和力量、以及创造精神,这是一个政府推行治国安邦大策而取得的成果。“工人”与“农民”构成了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大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国农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循环创新将会把一个个农村新概念、农民新概念解读出来。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重塑我们的“生态伦理”
    [原创]延安生态环境建设的成
    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
    21世纪,生态建筑学时代
    [原创]推进实现“三个转变”
    中国防沙治沙:尊重自然 改善
    绿映汾河春意闹
    生态的忧患与媒介的责任
    电子废弃物:危害生态的凶手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评析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