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 ![]() ![]() |
|
|||||
| |||||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绿韵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4 | |||||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35.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学校所占比例,以及其他科普宣传中,涉及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比例之和。 数据来源:宣传、教育、环保等部门。 36.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数据来源:现场抽样调查。 (二)、生态市建设指标解释 37.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 指标解释:指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方法: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 = (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00%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38. 应当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 指标解释:《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同时规定,省级环保部门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39.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 指标解释: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中,通过国家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认证的企业的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质监部门。 40.城市空气质量 指标解释:是反映城市大气污染状况的指标。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41.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指标解释:根据水的使用情况如饮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等的不同要求,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将水资源区分为不同的水功能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对水质要求标准,进行监测考核。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42.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指标解释:是反映随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以单位GDP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计算。鉴于环境污染物质较多,本指标只计算对大气和水的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计算方法: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年SO2或COD排放总量(千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万元)]×100%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43.城市气化率 指标解释:或称居民用气普及率。指城市市区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工业可燃气及城市专供电炊的非农业人口数占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城市气化率=(市区非农业用气人口数/市区非农业人口总数)×100% 数据来源:统计、城建部门。 44.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方法: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噪声达标区面积之和/建成区总面积)×100%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45.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 指标解释: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及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供水线路、供电线路、供热线路、供气线路、交通线路、消防系统、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完好率最高为1,前4项以事故发生率计算,每条生命线每年发生10次以上扣0.1,100次以上扣0.3,1000次以上为0;交通线路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5人以上扣0.1,死亡10人扣0.3,死亡30人以上扣0.5,死亡50人以上则为0。后3项以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系统为准,若已建立则为1,未建立则为0。 计算公式: 式中Pi为各生命线完好率。 数据来源:城建、交通、消防、卫生、地震等部门。 46.城市集中供热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市区集中供热设备供热总容量占市区供热设备总容量的百分比。计算方法: 城市集中供热率=[市区集中供热设备供热总容量(兆瓦)/市区供热设备总容量(兆瓦)]×100%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47.高等教育入学率 指标解释:指进入高等学校读书的人数占同龄人总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统计、教育部门。 (三)、生态省建设指标解释 48.酸雨频率 指标解释:指一年的降水总次数中,PH值小于5.6的降水发生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49.降水PH值年均值 指标解释:指一年降水酸度(PH值)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降水PH年均值计算是将测得的每场降水的PH值换算成[H+]浓度,然后将[H+]按雨量加权后求出均值 ,再取其负对数即得到降水PH年均值。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降水PH加权平均值; ——第i场降水的 浓度, 单位mq//l; PHi——第i 场降水的PH值; ——第i场降水量,mm; n——年降水场数;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50.环保产业比重 指标解释:指环保产业产值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 数据来源:经贸、环保、统计部门。 51.物种多样性指数 指标解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指标。生物多样性的计算和表示十分复杂,至今未见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定和确定,一般单位也难以完成,所以这里以物种多样性为代表,而暂不考虑基因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计算方法: 物种多样性指数=考核验收年动植物的物种数/基准年动植物物种数 (基准年为生态省建设规划开始实施的前一年) 数据来源:林业、农业、环保部门。 52.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 指标解释:凡是列入国家珍稀濒危物种名录的珍贵、稀有和濒临绝种的动植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的比例。 数据来源:林业、环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对生态省建设理论观点的梳理 生态省建设进展情况 江阴激励机制催开环境优美乡 锻造生态“日月剑” 立足崭新起点 构筑绿色文明 生态省,海南坚定不移的选择 跨越曲线假定 追求和谐发展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摘要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摘要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摘要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