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 ![]() ![]() |
|
|||||
| |||||
江苏南京:从“绿化中心”到“绿色中心” | |||||
作者:周跃敏等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0 | |||||
在南京,“走向零”的不仅是生活垃圾,废料、废气……在很多人的眼里都加了引号。炼钢炉产生大量煤气,以前直接排放。去年开始,这些“废气”成了南钢发电的燃料。粉煤灰,是电厂头疼的废料,但现在成了“俏销货”,每吨价格从倒贴四五元涨到40多元。单是华能电厂周围就冒出了几十家专“吃”粉煤灰的企业。 南京市经委的朱克军搞了多年的资源综合利用,他说城市要少消耗能源,少产生垃圾,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南京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全省服务业中心,发展全国科教中心,这些调整产业结构的“大手笔”,做的都是保护生态资源的“大文章”。就拿科技教育来说,用的原料是“智慧”,是“无烟工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乎为零。这样的发展才有足够的后劲。 绿色发展,背后是大写的“人” 探究南京“五个中心”建设,最终的着眼点,都在“人”,打造最佳人居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南京“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 长江沿岸寸土寸金,但南京却把一段13.6公里的“黄金江岸”划为“发展禁区”,码头、民居、企业一律迁走,政府为拆迁“买单”10多亿元。这里南京新划定一块“生态用地”——夹江水源保护带。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包洪新说,这是全国最大的水源保护区,可以保证每天200万吨的取水量,这笔钱花得很值。 沿江逆流而上,是南京另外一块“生态用地”——号称“江苏第一洲”的新济洲。登上新济洲,满眼绿色,野鸟不时从空中掠过。一栋四层小楼几乎是洲上仅存的建筑。南京市农林局林业处处长宋瑾琦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防汛指挥部,现在是“长江防护林管理中心”。 这个面积1.6万亩的江心洲以往是防汛重点,每到汛期,省、市、区、镇都要派人来这个孤岛与洪水作战。破堤的惨剧屡屡上演,老人、孩子常要紧急撤离。2001年,政府花巨资把4000多居民全部移走。新济洲恢复生态,做成湿地生态郊野公园。南京在建郊野公园一共15个,总面积近6万亩。 苏锡培修复被破坏了的幕府山生态已经有7年。但是修复生态并非易事。他告诉记者,70度的石头山坡上寸草不生,工人们造绿,都是系着安全带,从山顶垂下来像“蜘蛛人”一样高空作业。光溜溜的山坡上留不住土,只好用废汽车轮胎编成“网”,固定在石头上。再在轮胎里灌土,种灌木。几年来,幕府山用这种办法造绿200多万平方米,花费4000多万元。遍体鳞伤的幕府山,重新勃发出生机。 在南京“造绿”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民间资本投入是政府的3倍。青龙山,是南京“人居森林”工程的试点,企业投入11亿元,近万亩荒山改造成空前的生态绿化精品。依托青龙山生态公园的旅游度假和地产开发的后继项目正在筹划。 城区“添绿”是让南京人竖大拇指的“民心工程”。城区增加绿地,最大的麻烦还是“地”从哪里来?南京市结合拆迁改造,“见缝插绿”。为了在玄武门、太阳宫附近的街道边让老百姓看到大片绿色,南京市花费数千万元,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土地造绿。在号称华东第一商圈的新街口,今年硬“挤”出3000平方米,做成城市绿地。南京向市民承诺,今年主城要新添22块绿地,今后五年新添100块绿地。 为了让居民集聚的主城有更安静的环境、更洁净的空气,南京城内的工业企业开始大规模“搬家”,而在“新家”,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200多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已经从居民区集中的主城搬走。2008年底前,“小化工”为重点的所有“五小企业”都将从南京主城消失。 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更多蓝天绿地。2005年,南京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突破300天。南京市民出门不出500米,肯定可以找到一块城市绿地或者小游园。到2009年,南京要努力给老百姓330个“蓝天”,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记者 周跃敏 陈炳山 俞巧云 孙巡 颜芳) 来源:新华日报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绿化中的轻重失衡与错位 “微型学校”绘就绿化蓝图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保水剂及其在岩石边坡生态恢 “人文秦淮” 助推南京秦淮河 绿化何必种草皮 郭耕:南京人挺幸福的 江苏:循环经济在四个层面展 南京环保NGO走向前台 绿化的典范——澳大利亚新西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