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曲格平文选 >> 正文 | ![]() ![]() |
|
||||||||||||||||||||||||||||||||
| ||||||||||||||||||||||||||||||||
从斯德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的发展道路 | ||||||||||||||||||||||||||||||||
——2002年11月14日在香港城市大学的演讲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曲格平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7 | ||||||||||||||||||||||||||||||||
第二个路标——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 中国近年来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对策和计划
《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是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举行的讨论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也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盛会。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以及上万名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里约环发大会是人类在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的一次飞跃。通过里约环发大会,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从直接成果上看,会议通过并签署了五个重要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所有类型森林问题的不具法律约束的权威性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其中《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提出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为今后在环发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确定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也是对建立新的国际关系的一次积极探索。 环发大会共识的核心是:要以公平的原则,通过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解决全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援助。这一点在《里约宣言》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已经被清楚地阐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要求是:(1)发达国家必须改变目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包括改变现有的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减少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把自己家里先整顿好”来为其他国家做出示范,做出表率。(2)发达国家通过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得到发展,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能力保护和改善环境。(3)国际组织及机构采取措施,保证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公平性,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4)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些关系的问题上,如环境与贸易问题、知识产权与环境技术转让问题以及保持当地传统文化等问题上,必须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与权利,不以环境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设置壁垒。应该看到,各国在环发大会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来之不易。它既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相互作用中得出的理性认识和经验总结,也是代表不同利益的各国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政治性谈判的产物。为此,环发大会倡导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以新型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世界范围的合作,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而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把这种在环发大会中表现出来的、并为各国承诺的合作精神,称为“里约精神”。 环发大会之后,为了履行承诺,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于中国的建设实践,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中国环境问题十大对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转发了这一报告。接着,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92年7月2日召开的第23次会议上决定,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务院各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部署,同年8月成立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组长的跨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议程文本和相应的优先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并组成了有52个部门、300余名专家参加的工作小组。经过共同努力,在广泛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中、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中、外专家组多次修改,最后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讨论了《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国别“21世纪议程”的国家。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完成对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不懈地为全人类共同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中国21世纪议程》文本是与联合国《21世纪议程》相呼应,根据中国国情而编制的,广泛吸纳、集中了政府各部门正在组织进行和将要实施的各类计划,具有综合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中国21世纪议程》阐明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第三部分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第四部分涉及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得到了全国各部门、各地方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各有关部门相续制定并实施了本部门的“21世纪议程”,并在随后制定的国家和部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作为重要目标和内容得到了具体体现。 引自《环境保护知识读本》 环发大会及大会达成的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对中国逐步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推进《21世纪议程》的实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行动。在这10年中,中国在环境与发展方面有5个令人振奋的重大变化:(1)由传统发展方式开始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环发大会后一个月之内,发布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指出重点领域的目标和措施;当年7月,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起草《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于1994年3月正式批准了这项报告,成为世界上率先编制《21世纪议程》国别报告的国家。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两大发展战略。(2)由环境污染治理进入自然生态的恢复与建设。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后,提出了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上中游天然林采伐,明确提出有计划地退耕还湖、还林、还草的要求,并把生态恢复和建设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制定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启动了自然生态大规模恢复和建设的行动。(3)由对局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进入到对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九五”期间,国家从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等目标出发,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大力限制资源消耗大、污染重、技术落后产业的发展,压缩其生产能力,并取缔、关停了8.4万家“十五小”企业,淘汰了一大批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玻璃、小炼油、小火电企业,从源头减少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4)在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加大治理力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从“九五”开始,在全国实施了“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工程”。通过对重点流域和地区采取的大规模污染治理行动,有效带动了全国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上述行动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把环境保护摆上了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5)环境管理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加计划,转向依法行政和管理。在这个期间,先后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种子法》、《防沙治沙法》,并对《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作了重大的修改,初步建立起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与此同时,中国参与了各项全球环境问题的谈判和重要活动,签署了多项环境条约和多边协议,双边和区域性环境合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成为国际环保合作中的一支活跃力量。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德国全民投身环保 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 对环保战略的思考 水资源管理战略应向可持续发 水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浅谈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 试论扶贫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